2017年04月21日 星期五
东轻为天舟一号锻造“飞天战袍”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李婧懿 李 佳

    4月20日19时41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道烈焰升腾,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补给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吹响了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集结号。除了祖国南海,位于东北边疆的“祖国银色支柱”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公司),也传来阵阵欢呼。从“神州”“嫦娥”“天宫”到“天舟”,这家与中国航天史“同龄”的老国企,又一次圆满完成了“飞天合金”的生产任务。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加之天舟一号首次挑战“零窗口发射”,只运货不送人的“快递小哥”,备受关注。

    开坯挤压、切取试样、锻造打弯、调整曲率……4月7日起,东轻公司锻压工区两个生产班的三十多名员工在哨声与火光中,将汗水揉进天舟一号的铝合金“战袍”。不久前记者走进生产现场,由东轻公司独家生产的“921工程”用大规格异形半圆铝合金锻件,正伴随共和国第一台5000吨水压机轰然震颤,逐渐显现雏形。

    “这种异形锻环是运载火箭逃逸系统上必不可少的连接件。”东轻特材公司锻压工区甲班班长孙海涛指着直径三米多长的大锻件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批我们共要生产四个这样的锻件,把咱们东轻产品再次送到太空去。”

    此类新产品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先期经验,锻压过程全靠天车与地面人员娴熟默契的配合。为使大锻件的曲率和平整度达到工艺要求,一个锻环通常要经历多次冷变形及后续调整。

    在东轻公司的新线中厚板厂,轧机上正蒸腾着铝板的热浪。“现在,我们轧制的就是公司为航天某型号提供的配套铝合金厚板。”中厚板厂制造部主管工程师于莉莉向记者介绍正经过3950mm热轧机辊道的板材:“一块板材从铸锭进厂到包装入库,要历经加热、轧制、淬火、预拉伸、时效、探伤等多道工序,每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合金性能。”

    由该公司科技发展部和技术中心主导,一支上百人的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多年来一直奋斗在航天新材料研发一线。在技术中心研发部的办公室,每名员工都手捧材料来去匆匆。航天新材料熔炼、铸造与后续的轧制全程必须有技术人员现场跟踪,以便完成经验数据积累,形成固化的稳定工艺。新材料某项目负责人路丽英回忆道:“研发‘飞天合金’,新材料在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哪怕深更半夜,爬也要爬起来往单位跑。”

    从1956年国家制定太空探索计划的第一天起,东轻公司就始终坚守在航天铝镁合金材料供应的最前沿,多年来共计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等200余个奖项,牵头的多个国家项目和参与起草的150多项国家标准为中国铝合金行业的发展树立标杆。

    “在这里,每片‘飞天合金’都是精工细作而成,用一分一秒的坚守,为国家输送最优质的产品。”东轻公司中厚板厂副厂长王大伟对记者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