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中国动车“下南洋”
本报记者 矫 阳

创新引领“一带一路”

    4月11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旗下子公司,即马来西亚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简称马来西亚中车公司)获马来西亚交通部授予的订单,共13列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和9列现代超级动车组。这也是中车株机实现海外本地制造、本地营销的第一单。

    混合动力电动车组是为马来西亚量身打造的米轨(一米宽轨距)电力+超级电容的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属于一种技术创新型动车组。

    从2010年初涉马来西亚,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已设立了两家子公司和一家合资公司,分别从事列车维保和制造,员工本地化率超过80%。

    从走出去到留下来,再到座上宾,中车株机实现了“一带一路”梦想。

    建智能“4S”店维保基地

    出吉隆坡向东,约60公里,便是森梅兰州首府芙蓉县,马来西亚中车株机维保公司(CKM)便坐落在这里。

    CKM于2011年8月成立,是中车株机第一家海外子公司,也是中国中车在东南亚“一带一路”的典范基地。

    走进CKM,偌大的厂区整洁明亮,数辆动车停靠在轨道线上。CKM负责人杨晓权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公司维保正逐渐实现全方位智能化,除已使用的数据分析中心外,远程控制和诊断中心很快将投入使用。

    建立动车“4S店”维保基地,是CKM在马来西亚创新的新模式。与前供应商对动车缺乏维保相比,经CKM“4S店”式养护,中国动车平均使用寿命为30年,超过原供应商车辆的两倍。

    “CKM目前共有职工118人,本地员工即占78%;维保采购辅助材料全部采自本地。”杨晓权说。动车“4S”店维保模式得到业主高度认同。不到6年,CKM即发展出六个车间基地,承接马来西亚动车维保85%的业务。

    造东盟最强铁路工厂

    随着动车维保业务在马来西亚风生水起,中国动车整车制造业紧跟其后,走上“下南洋”之路。

    4月7日,记者来到霹雳州小城华都牙也,这里是马来西亚中车公司所在地,距吉隆坡以北200公里。马来西亚中车公司是首家中国铁路轨道装备整车海外制造基地,也是东盟十国中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铁路工厂。公司具备新造200辆、架修150辆轨道列车能力,产品含高铁、普铁(客货)及地铁车辆。总经理蒋正光向记者介绍说,马来西亚中车公司2013年开工建设,2015年10月投产。目前已生产交付6列6节国铁和15列6节城铁车辆。其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不仅惠及当地,也引来东盟其他国家的兴趣。

    给自己国家造火车很自豪

    培养本地人才是中车株机助推马来西亚轨道交通发展的措施之一。

    4月11日,在马来西亚中车公司,钳工班长、24岁的马来小伙哈尼夫带领班组开始检修设备,为制造13列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和9列现代超级动车组做准备。“给自己国家造火车很自豪。”哈尼夫说。

    “中车株机正在海外广泛采取‘五本’(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本地化服务、本地化制造和本地化营销)措施,推动当地人才与产业培育,最终实现本地用工95%以上。”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说。

    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廖中莱表示,在中车株机公司帮助下,实现了马来西亚动车马来西亚造。双方合作建立的公司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马来西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马六甲海峡,涛声依旧,船行频繁。中国动车,正借“一带一路”春风,合作务实下南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