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话
最近当红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许多对于人性的探讨。看剧中人物,从白纸一张的婴孩成长为利欲熏心的贪官污吏,为什么原本怀着理想抱负的公务员,后来却干起损人利的己的违法勾当?其实人性的堕落并非瞬间的事,而是人陷入“非理性思维”,堕入道德滑坡的结果。下面就让我们深度剖析一下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堕落的吧。
屡犯不改,堕落就成了“自动化”
堕落也有一个“熟练”的过程。譬如某些学生作弊,第一次紧张到手心冒汗,但随着违规次数的增加,心理发展出“自动化”的倾向。就像某些经常为迟到开脱的人,他们刚开始会意识到自己在编造理由,到后来就会发展到可以随意的为自己的迟到说谎。
这说明若是纵容自己不断犯同样的错误,达到“自动化”的下意识行为,人便不再受到自我道德谴责,进而会更频繁的犯案。
不够理智,低估风险高估收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指出,人类做选择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性。其中,人的心理对于“损失”的感受大于“得到”的感受——赚到100块,可能过两天就忘;弄丢100块,通常会记很久。这个心理可以用来解释人对丧失权力与金钱的厌憎。
此外,人们对于低概率事件往往会反应过度,对高概率事件则经常反应不足。比如明明数字显示乘飞机的死亡率远低于交通意外,但人们更畏惧飞行。又比如,研究发现,人们买彩票时,感觉自己有机会中头奖的几率,比实际机率高出281倍。
这些例子说明理性在很多时候,只是非理性思维的跟班。人们往往会先做出错误的决定(偷情、贪污),然后再用理性来“合理化”我们的行为,并低估恶行被发现的几率。若从事不法行为费了很大的工夫,我们还会因为付出多,而高估成果对我们的价值,导致更难放手。
忏悔十天,抵不过诱惑一瞬间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记忆与认知的研究,提出“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这两个概念后来经过行为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受“第一次”和“上一次”的经验影响最大,记忆也最深刻。
因此一般人们做决策的时候,所依赖的很可能不是长期经验的结果,更多的是受首因和近因的经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迈出走向堕落深渊的第一步。
还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同样说明时间对人的影响。有个演讲者给听众两个选择,现在拿走50块,或是一个月后拿走100块;另一个是一个月后拿走100块,或是10个月后拿走1000块。
前一种情况,多数人都选马上拿走50块,可见当下诱惑对思维的影响。后一种情况,愿意等待10个月的人比例增加,因为一个月和10个月都是等待,心理无需和“错过当下”的感觉抗争。
所以改过往往很困难,很难说要多久时间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因为当下的诱惑很可能轻易抵消过去一段时间自我改善的努力。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堕落,损人伤己呢?
珍惜人生的第一次;接纳自己内心的恐惧,害怕就承认害怕,有时悲剧就是消极逃避恐惧,故作强悍的结果;参考“合作取向治疗”的方法,面对选择,给自己多一点的思考空间、多一点靠谱朋友的建议、多一点信息,凭借这些增强理性的材料,主动和不理性的想法进行内在的“自我对话”;用更多积极正面的体验,取代消极负面的想法。经验具有可取代性,这也是为什么酗酒者通过团体互助的方式能产生改变的效果。通过“团体效应”的影响,可以让自己融入传递正面经验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