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京津冀重霾再来,生产排污抵消停暖效果
本报记者 李 禾

    4月2日夜间起,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上空开始出现雾霾;随着污染程度加重,3日15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从“黄警”升级至“橙警”,同时天津、唐山、保定也纷纷启动“橙警”;由于污染物浓度上升较快,5日零时起北京禁止国Ⅰ、国Ⅱ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上路。供暖已结束,“重霾”为何再度光临?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总体专家组在综合经济和排放数据、气象条件、卫星遥感结果等分析认为,本次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污染主要成因是经济活动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量增加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总体上看,污染物排放超过了大气环境容量,是重污染形成的内因。”

    错峰企业大面积恢复生产

    今年伊始,我国生产需求回暖。据统计,天津、河北、山西和山东的火力发电量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升高了16.8%、4.3%、9.4%和9.3%;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和山东的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升高了22.5%、2.9%、9%、13.5%和6.5%;河南和山西的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升高了107.7%和14.2%;山西和山东的焦炭产量同比分别升高了10.7%和6.2%;河南和山东的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升高了3.54%和5.31%。

    专家组认为,3月中旬以后,尽管采暖季已结束,但冬季错峰生产期间的停产企业,特别是水泥企业大面积恢复生产。据统计,京津冀区域开展在线监测的66家水泥企业中,55家实行了错峰生产,3月15日以后,错峰水泥企业均恢复生产。

    此外,每年3月底4月初,随温度逐步升高,各地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建筑施工、渣土运输车等扬尘排放增加,同时农业耕作、裸露地表扬尘排放也大幅升高。历年北京市PM2.5组分分析表明,4—5月是PM2.5中地壳元素占比最高时期,平均占比达20%左右,而其他月份平均占比均在10%左右。

    汽车保有量和使用量增加

    全国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颗粒物超过90%。据统计,去年京津冀汽车保有量2083.2万辆,同比增长11.3%,其中重型柴油车保有量83.2万辆,同比增长10%。

    专家组认为,汽车保有量增加带来使用量的增加,工业生产活动的增加也导致重型货运车运输量增大,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大。“经济活动和机动车使用造成的大气污染排放量增加,抵消了冬季采暖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小。”

    气象条件持续不利

    4月3日—7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气温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加,形成大范围静稳、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成为PM2.5浓度大幅升高的重要气象因素。在相对湿度方面,4日达50%左右,5日—6日可能高达70%—90%。

    专家组认为,较高的相对湿度加快二次反应生成PM2.5,导致区域污染加重。8日前后,受冷空气影响,污染自北向南逐步缓解,区域大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中度污染和短时重污染。

    专家组提示,近期科学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增暖背景下,东亚冬季风减弱、近地表大气增暖较快导致中低层大气更加稳定等,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华北平原大气重污染增多。自去年入冬以来,冷空气活动较往年相比异常偏弱,从目前中长期气象预报结果来看,这一不利形势在4月份仍将继续维持。

    (科技日报北京4月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