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展示由格力机器人在玉石上篆刻的文字 |
本报记者 申 明
中外机器人现场PK切萝卜、机器人玉石篆刻文字、机器人与小提琴乐手合奏《茉莉花》《歌唱祖国》……
3月4日,“创造改变未来”格力智能装备全球首发暨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格力面向全球首发了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工业机器人秀。
在现场,记者看到格力工业机器人和国外著名品牌机器人同时以最大速度切厚度为0.5mm的胡萝卜,进行精度对决和速度对决。两台机器人的完成时间、萝卜的厚度及均匀度,格力机器人在速度、重复定位精度及稳定性方面甚至比国外机器人还要好。
“大家看到是格力的机器人,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我们创造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会场自豪地说,“所有支撑机器人运作的核心部件,都由格力电器自主研发。”
精度和速度是衡量智能装备的两个指标。小小萝卜片,优美地旋律的背后,代表着中国机器人速度、重复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的最高水平。
这是一场中国机器人的胜利!也是中国制造的胜利!
中国智能制造亟待升级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制造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转型升级”,智能装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杀手锏”。但是,智能装备如何转变,是制造业行业的企业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一些整体的困境,比如说成本在上升,原有的比较优势在迅速丧失。
面对一系列困境,徐林认为,解决的出路就在于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智能发展的水平,实现制造业由过去的传统制造模式向新的智能制造模式的转变。
在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机器人联盟理事长宋晓刚给出了一个数字,从2009年到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平均增速15%,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是25.4万台,连续三年创了新高。这里面有一个主要的驱动力就是中国市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2015年是6.9万台,占了全球市场份额近30%。
然而现实是,我国目前智能装备市场基本全是外国品牌。“国产品牌只占到中国市场销量的7%。”宋晓刚说。
市场份额太少的直接原因就是国产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对此,徐林指出,现在有大量的企业已经在从事机器人的生产,而且机器人生产的水平、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们在机器人制造的一些关键元器件方面,比如说传感器、减速器,还需要大量的进口,包括一些芯片,可能也需要进口。
今天,中国终于有了可以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的机器人。
“我骄傲,我自豪。”董明珠毫不掩饰对自家产品的喜爱之情。
格力智能装备一鸣惊人
这是是格力进入智能装备市场的第四年。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格力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就已小规模外销,到2016年底,外销设备产值超过了10亿元。目前,格力已自主研发近100种自动化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注塑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个领域,拥有20多项设计专利。在为格力内部生产提供智能装备的同时,格力智能装备也装备和应用到电器、新能源、食品、节能等多个领域。
董明珠表示,格力仅用四年时间,现在就可以做自动化机器人、工业智能生产线、精密机床,格力跟国际上会有协同合作,但她希望这种协同合作不是“仰视”而是“平视”,“我们要耐得住这个寂寞,一定要带出一条自己的队伍”。
发布会上,具有“艺术天赋”的格力SC600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借助简单夹具,用其高速、高稳定性的特点弥补弹琴复杂的指法在钢琴上弹出美妙的音符。0.02mm的重复定位精度及2m/s的速度避免产生不可控累计误差,准确通讯的同步性确保了其演奏曲目的节拍及音质的饱满度。
这充分展现了格力机器人在减速器、驱动器等核心环节的突破。“现在国内很多机器人的减速器、驱动器是靠买别人的核心部件组装而成的,如果中国这样就算是走进智能装备的时代,我认为依然会是被社会,甚至被世界淘汰的。我们必须走自主创造的道路。”董明珠说。
宋晓刚认为,中国机器人企业的优势是面对不同行业的工艺、流程更加熟悉。“根据调研,机器人能够提高15%到25%的生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格力意图收购未果、董明珠个人决定投资的银隆新能源同样也已经是格力智能装备的客户。
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天津、珠海、南京、成都等生产基地都将开工,南京、兰州也规划了生产基地。大量的自动化装备会用在这些新开工的生产基地。
据了解,通过与格力合作,珠海银隆新能源生产效率提高了11%,在人力成本方面节约了55%;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格力智能装备后,产能提高了6倍。
贝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则表示,合作的最大体会是格力有非常成熟的标准化、智能化产品供很多行业选择,有能力做智能化环境集成,格力可以把想到但没做到的一些事情通过智能化制造把它串联起来,大大提高了公司总体的生产效率。
是自主创造还是“买买买”?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之路一直存在两条路线之争:是走自主创造之路还是“买买买”?
目前国内一些行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缺乏先进技术,现在流行的是走出国外“买买买”,购买国外设备,抑或收购国外公司。就在不久前,美的表示计划会控股收购一家以色列机器人公司。此前,美的曾花300亿巨资收购德国机器人企业库卡95%的股权。业内人士认为,收购的方式能够更快地使企业切入这一新兴市场。
“我从来不认为买一个技术,能让一个企业长大,一个企业如果是一个小偷,它永远只能是小偷,不可能当领导,因为它没有多大的胸怀,没有高瞻远瞩的思想,逐利而行,这不是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所应该有的定位。” 董明珠一针见血地指出,能“买来”的技术都不是核心技术。
“想要提升我们国家的智能制造的话,核心技术只能是来自于国人。”在论坛上,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直言,用金钱买不到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
她认为,美的出价过高,相当于抬高了此类收购的基准线,加大其他企业未来的收购难度;另一方面,如果只是股权收购,所有的经营权、核心技术都不属于收购企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卖给你的只是壳,核心的技术不给。”在论坛上,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的观点与董明珠一致:像机器人这样的高端行业,一定要自己做技术研发、创造。
徐林表示,关于自主创新和“买买买”的问题,需要辩证来看,是一个理想和现实要进行对比的问题。“理想上最好是有所有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创造能力。但是现实中遇到瓶颈时,而又特别需要时,能买也得买。”
“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自主创新,到最后我们是需要看到,有没有掌握这个核心技术。”宋晓刚如此表示。
在自主研发上尝到了甜头的格力,现在的目光已经聚焦于智能制造。
“宁可慢,也要实现自主创新,必须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董明珠表示,“我不否定别人去买是对还是不对。我只是坚守自己的路线,那就是坚持自主创新。”
据了解,未来格力电器将紧密围绕机器人和精密机床两大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完成格力自身制造系统转型升级的同时,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一批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
“我相信三年以后的今天,格力电器靠智能装备、靠自主研发,一定有一片蓝天!”董明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