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龙湖总部基地多家企业落户投入运营 |
国能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
滨海光热效果图 |
2016年,天津高新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工业总产值完成1821亿元,同比增长15.7%;财政总收入实现169亿元,同比增长39.7%;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天津市各区前列,实现了“十三五”的开门红。
聚焦天津高新区的发展,他们坚持聚焦窄化,集中有效资源,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产业和文化创意、大健康“两特”产业为重点,通过引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大项目,构筑起天津高新区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滨海光热获批国家PPP示范项目
助力千亿光热产业集群打造
2016年,天津滨海新区光热发电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获批天津市“公私合营”立项的国家公共能源示范项目(PPP)。同时,由天津滨海光热发电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提供全部技术与设备支持的高温熔盐槽式光热发电平台项目已在甘肃阿克塞正式并网投入运营。
滨海光热基地由天津高新区和深圳市核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设立,项目规划投资45亿元,着力打造熔盐槽式光热的全产业链条。此次获批的国家PPP示范项目,将加速天津高新区把光热这一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天津市又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新能源乘用车资质花落国能
加速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017年年初,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第九家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为天津高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千亿级产业链打下坚实基础。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国研科技集团公司和北京中域绿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方投资成立。天津的国能新能源为其在国内的首座工厂,2016年6月开工建设,将基于萨博技术平台打造全新纯电动车,据悉,第一辆国产“萨博”纯电动车将于2017年正式下线,目前已累计签署了总额为866亿元的订单。
目前,天津高新区聚集了国能汽车、华泰汽车、波士顿电池、轮毂电机、中能东道集团等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天津高新区的重点产业,千亿级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聚集业已形成。
产业生态环境不断强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朝千亿迈进
近年来,天津高新区从强化领军企业培育、强化创业金融创新、强化创业服务配套、强化创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营造产业生态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高新区已集聚了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南大通用等一批优秀企业,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了中科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及交易中心、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天地图全球数据服务基地等一批高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涌现出曙光信息、神舟通用、中科蓝鲸、中科遥感等一批跨区域合作范例,有效促进了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成果在天津高新区的转移和产业化。
文化+科技+金融创新
助力打造千亿影视文化产业链
作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天津高新区实施“文化+科技+金融创新”的创新机制,目前已拥有文创企业近1600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73亿元,占GDP比率超过百分之五。依托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智慧山创意产业基地、渤龙湖视觉工业大道等产业发展载体,汇聚了卡梅隆佩斯中国集团、欧化影业、神界漫画等一批具有带动性、示范性和原创性的科技文化产业,天津高新区在未来三年内将力争形成超千亿的影视文化产业链。
坚持创新驱动之路
布局大健康产业
近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磁共振医疗车在天津高新区研制成功,该产品由天津高新区高科技企业华海高圣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连建宇博士研发团队历经十余载潜心研究,全部采用自主技术,其中包括多项世界首创的先进技术。
天津高新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像华海高圣这样涉足大健康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天津高新区还有许多。几年来天津高新区一直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进行布局运作。为了使大健康产业的布局更加合理化,早在2014年,就率先成立了远程医疗协会“天津市远程医疗协会”,用以推广宣传远程医疗知识、建立国际合作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坐落于天津高新区海洋科技园区的中英医疗健康产业基地2016年5月已投入运营,基地功能包括再生医学、医疗器械、生物新材料、医疗健康机器人、细胞技术服务、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及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进入2017年,天津高新区全面打响了未来科技城拓展区和滨海互联网产业园建设两大战役。天津未来科技城(拓展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京津合作示范区现场指挥部挂牌运行,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天津滨海互联网产业园在天津高新区海洋科技园揭牌, 20个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额达到66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