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实施六大行动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河池市委书记何辛幸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河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辛幸(中)深入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乡永吉村贫困户家中填写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手册,一一核对算准脱贫账,商讨脱贫措施。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全面小康,逐梦前行。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都安至巴马段)开工建设,115个贫困村、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旅游扶贫、小额信贷、“空店”精准扶贫等工作经验在广西推广,获评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2016年,广西河池市交出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河池市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加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河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辛幸。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

    科技日报:河池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其经济社会发展备受关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去年河池市取得了哪些新的发展成果?

    何辛幸: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河池420多万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梦想。和其他地市相比,河池的基础较差、经济积弱,要和全国、全区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2016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多重困难矛盾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日益繁重的严峻形势下,河池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党的事业全面加强。

    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实现良好开局。举全市之力,全面实施“七个一批”和19个配套方案。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旅游扶贫、小额信贷、“空店”精准扶贫等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全面落实稳增长措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研究出台稳增长工作实施意见,提出8方面48条稳增长措施,全力以赴稳投资、稳工业、稳农业、稳消费、稳进出口、稳财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城乡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为尽快改变河池基础设施落后面貌,谋划实施总投资842亿元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完成投资61.6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13%。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被列为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争取国家专项资金3.6亿元,并率先启动实施。强化水污染防治,推进龙岩滩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水功能区平均水质达标率100%。全面完成黄标车、老旧车淘汰任务,市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5%。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全面落实降成本41条措施,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5亿元,其中,通过电力直接交易等方式,为企业降低成本2.5亿元;全面推开“营改增”,免征税款961.6万元。出台招商引资系列配套政策,全市招商引资内资到位300.8亿元,增长11.7%,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8.2%。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民办好十件实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教育教学指标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78.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4%。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86%。城镇职工“五险”参保人数113.2万人,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99.3%。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4256套,分配入住4439套。

    推动经济社会稳进突围、提质发展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

    科技日报: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河池市提出,从2017年起到2021年,用5年时间开展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进发展。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何辛幸:开展“六大行动”是河池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全市各项工作稳进突围、提质发展的根本路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现建设幸福新河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7年起到2021年,用5年时间开展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行动、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行动、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行动、实施精准脱贫攻坚行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简称“六大行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稳进突围、提质发展,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为开展“六大行动”推进年,2018年为提速年,2019年为冲刺年,2020年为决胜年,2021年为提升年。

    “六大行动”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行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提质发展的根本保证。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行动,是推进依法治市,促进法治河池、文明河池、和谐河池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行动,是巩固“山青水秀生态美”品牌,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推动实现河池天常蓝、水常清、地常绿的基本前提。实施精准脱贫攻坚行动,是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推动全市贫困村、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是补齐河池发展短板,筑牢河池发展基础,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基础支撑。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河池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提升河池发展质量、建设幸福新河池的根本途径。通过五年持续开展“六大行动”,实现五大目标。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到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二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示范区基本建成,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得以巩固。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河池精神广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明显提高,形成互帮互助文明新风尚,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区前列,社会生态更加团结和谐。五是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各项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共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党建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扎实开展“六大行动”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科技日报:围绕如期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开展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为抓手,当前要做好哪些工作?

    何辛幸: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之年,是开展“六大行动”的推进年,我们要通过扎实开展“六大行动”,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行动中,深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深入实施“党旗引领脱贫、先锋带动攻坚”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党建+”工作模式,深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红雁引飞”“红卡惠民”等工作模式和机制等途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行动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培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品牌;深入推进法治河池、平安河池建设,持续推广“云榜模式”“一村一警”“巡回法庭”等模式,深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的村民自治制度。

    在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行动中,积极实施《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推动有色产业“二次创业”,实现有色金属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美丽河池建设,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推进建制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农村改厕改厨改圈、道路通行水平提升、人饮安全水平提升等十大工程。

    实施精准脱贫攻坚行动,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脱贫和对口脱贫,确保2017年金城江区、南丹县脱贫摘帽,全市18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9.6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全力补齐发展短板。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点推进贵阳经河池至南宁客运专线、河池至百色高速、贺州至巴马高速(都安至巴马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深入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病险水库加固、水源、河流治理、抗旱引调提水、水土流失治理等“十大工程”,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农田水利体系建设,完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9亿元;全力推动326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74亿元。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突出发展“河路经济”,全力抓好“高、果、游、园”建设,以红水河、龙江河流域和高等级公路、铁路“两河两路”为主线,打造沿河沿路特色经济带。构建高速交通网,完成公路水运交通项目年度投资任务;发展特色新果业,形成错季生产、错峰上市、错位发展新态势。建设国际旅游区,全面实施巴马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新型产业园,统筹推进市级及市县联办工业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大任产业园建设,力争4家出城入园企业项目投产运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