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访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龙文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刘 昊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龙文(左一)到雅龙乡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

    奋力追赶,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

    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开发扶贫扎实推进,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取得突破,环境优美增创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红水河畔夜明珠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正步履铿锵音激越,昂首迈向新征程。

    今后5年,是大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攻坚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大化如何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机遇,攻坚克难,继续前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龙文。

    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日报:大化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水电站库区、红水河—七百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于一体的年轻瑶族自治县,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过去5年,大化县受发展资源、自然条件、宏观环境、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仍然经受住考验,实现快速发展。具体来说,近年来,大化县取得了哪些发展成绩?

    杨龙文:大化是资源缺乏、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自治县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大化紧紧围绕“123456”工作思路,以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教育活动和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克服了国际市场动荡、资源价格下挫和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经受了岩滩库区水位非正常下调及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等困难的考验,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结构、转方式,坚持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5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26%、10.64%、2.66%、8.30%、10.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6.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6.2∶47.8∶36。大化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上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超过70亿元,岩滩电站二期扩容工程、大化至巴马二级公路、县第五中学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照明用电、卫星广播、通村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岩滩库区处遗规划全面实施,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推进旧城改造,实施二桥引道及红电东街旧城改造,按照“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的要求,开展县城区“两纵六横”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区主要街道进行美化亮化,建设广西民族生态卫星城的目标初见成效。推动文体中心、人防工程、将军山公园和生态民族新城建设,县城城市品味明显提升。北景乡撤乡建镇,都阳镇被列为全区百镇建设示范项目,岩滩镇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建制镇。推进红水河百里画廊两岸、大巴二级公路沿线等村屯风貌改造,城乡风貌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综合改革、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学生营养改善等试点工作。建立了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新型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面推动“813”扶贫规划,5年实现脱贫12.632万人。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老龄、慈善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科技日报:推动一个时期的发展,必须顺应发展大势,踩准时代步点。大化如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清醒把握历史方位,科学确定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蓝图?

    杨龙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做好今后5年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保持和扩大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从国内环境看,深化改革的红利在不断释放,全球合作的动能在不断提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构建全球经济新版图战略方位的变化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家实行“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滇桂黔片区石漠化治理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将为我县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区内发展环境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两区一带”战略深入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将使我县获得更多的优惠和支持。从全市发展环境看,市委、市政府以稳进突围、提质发展为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河·路”经济,突出抓好“高、果、游、园”,优化“两带一区”空间布局,我县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将得到进一步壮大。从全县社会环境看,“十二五”时期实施的大化至巴马二级公路、岩滩电站二期扩容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民族新城项目、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项目、岩滩库区处遗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全面开工或完工,以及即将实施的贺州至巴马高速路、大化船闸、岩滩电站升船机、县城三桥等重大项目,将为大化加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未来5年,全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统筹“三区发展”,打赢“三场战役”,实现“四大突破”,推进“五化同步”,即“13345”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即紧紧围绕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统筹“三区发展”:即根据地理分布,将县域分为城镇区、石山区、库区三个布局功能区,城镇区重点抓好“一城三镇”建设及撤乡建镇工作,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石山区重点实施移民搬迁及发展特色种养业,对自然条件恶劣,不具备就地脱贫条件的山区贫困人口进行移民搬迁,对有条件的石山区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打造“大化七百弄鸡”等一批特色品牌;库区重点发展淡水养殖及长寿养生旅游业,做大做强“大化大头鱼”等红水河鱼品牌,着力打造高端长寿养生旅游产业。打赢“三大战役”:即实施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县庆项目建设大会战,让全县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四大突破”:即通过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和加快推进电商物流服务业,促使大化在现代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旅游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实现新的突破。推进“五化同步”:即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主线

    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科技日报:蓝图绘就,关键是怎样落实。大化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核心,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一步步地把蓝图变成现实?

    杨龙文:推动大化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立足实际,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主线,突出重点,创新举措,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在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克难攻坚打硬仗,坚决打赢“三场战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9年全面实现8.078万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这个目标,按照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精准实施扶持生产发展、移民搬迁安置、转移就业扶持、教育扶智帮助、医疗救助解困、生态补偿脱贫、低保政策兜底“七个一批”,结合开展特色产业富民、扶贫移民搬迁、农村电商扶贫、农民工培训创业、贫困户产权收益、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十大行动”,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坚决打赢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力配合做好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大化段)建设等项目建设,实施油路改建工程。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库区移民的生活质量。坚决打赢县庆项目建设大会战。充分利用2018年建县30周年县庆契机,促成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通过实施江滨两岸景观工程等一系列县庆重大项目,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宜居、宜游、宜商的首府后花园城市。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努力实现农业提质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积极跟进国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争取电力直接交易试点项目。推进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硅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实现大化工业新跨越,改变大化工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水电业的困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目标,明确“1133”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成为红水河国际山水生态旅游带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电商物流服务业,开辟新的就业增收渠道,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化同步发展。强化绿色化发展理念。以创建全区“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大化,保持天常蓝、山常青、水常绿,实现大化永续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深入实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努力建设美好家园。加强资源节约管理。全面实行矿产、能源、水、土地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积极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到2020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大于80%。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强化优先发展教育,加强促进就业创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加大城乡文化建设投入,建设完善城镇广场及社区文化服务场所设施。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民族文化发展。坚持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展示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坚持城乡文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三月三”歌圩文化、布努瑶文化等民族文化产业,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