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这几天,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学者放弃外籍院士“转正”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来热议,这本是我国院士制度的难得突破,影响深远,可喜可贺,但总免不了有异议钻出来扯拉眼球,“老了想在祖国养老了”一说就最具杀伤力。
杨振宁当年没有像钱学森、邓稼先那样“突破重重阻挠回归祖国并为祖国强大而鞠躬尽瘁”,常有人拿来在网上长篇累牍地说事,钱邓等人固然可佩可敬,但杨振宁并不可耻,论者以非黑即白的革命思想衡量科学精神,狭隘不足取。当时杨振宁等所经历的复杂国际形势和心路历程,今人很难体验,妄下简单粗暴的结论,乃是对历史的轻率和不尊重。杨振宁所从事的是基础研究领域,与当时我国的国力国情相比,美国提供的条件显然更为适宜。如今,他回国定居已经20多年,除了结婚一事“冒犯”了不少人的“道德观”外,他为国内引进一批大家,亲自在清华讲课,建立清华高等研究院等等,无不是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遑论他在归国前为促进中美科技合作之间所做的贡献。
杨振宁的贡献属于物理学,属于世界,不管国籍何处,都应该永远成为中国的骄傲。我们不应集中注意力揣测杨振宁的婚姻,而是真该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这位天才科学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事业华章,这是一位仍旧活跃在科学教育界的了不起的大家。当他在今日中国环境稳定,发展看好的时候,竭尽己能为中国效力,同样是大家风范。
李商隐诗云: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以吃腐鼠的鹞鹰之心揣测以醴泉为饮的鹓雏,不仅对杨姚二人失敬,更是一种格局欠缺的短见。假如青年时期的杨振宁对自己的事业追求真可以“私心”谓之,那么以今天的杨振宁的地位声誉,中科院院士的待遇对于他,已不成为一种诱惑。包括国籍落在何处,对自己的实际生活也已经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换句话说,所谓的“待遇”只是俗世所垂涎觊觎之物,并非杨振宁转回国籍的目的。以平常心看待,应属落叶归根之念。但这不意味着对中国不重要,二人的回转国籍,为中国学术发展和国力复兴带来的精神象征和号召力、影响力,远难以只言片语尽之,这从中科院为他们二人特开一例,专门研制相关办法就可证明。
当年李叔同执意出家,有不少人质疑乃至不齿,只有泉州的道元法师说了一句话:你们是在以有碍的思想评判无碍的境界。今人以“养老说”评判杨振宁,又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