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力争新增1家以上国家级高新区,新设立2家以上自治区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000家以上;组织33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建设技术成果转移示范机构2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5%,支持100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围绕实现这些发展目标,2017年广西科技创新将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
着眼于加快建设创新型省区和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近日召开的2017年广西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深化创新驱动,加强科技支撑,重点全力推进“10大狠抓、15个工程、6个行动”,让创新真正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一直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焦点问题。
作为科研基础和经济实力都较弱的欠发达地区,广西更应注重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为确保有效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今年广西将构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全面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工程,采取项目常年申报,多批次评审资助,促进更多优质科研项目能及时得到项目资助,获得更大更高成果产出。强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加强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遴选和监督,确保专业机构能“接得住”“管得好”科研项目。
在完善科技监督和评估体系建设方面,推动科技监督工作重点从事后监督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重点监督对象向专业机构和项目承担单位转变。在深化区直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方面,开展区直公益类科研院所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分配制度、岗位聘用制、科研项目管理等为内容的改革试点工作,创新体制管理,转换运行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同时,努力打通中央驻桂院所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通道。
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
这两年广西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创新催生了一些新动能,汽车产业新车型、新款式不断涌现,实现稳定较快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增长超过两位数。
今年,广西将狠抓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聚焦九大创新名片,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金属基新材料、糖料蔗高效生产、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石墨烯新材料的应用、非粮生物质能源、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粮食与生物种业创新、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等10项科技重大专项,为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
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领域,前瞻布局一批能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战略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加快糖业、铝业等优势传统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核心技术标准。
此外,还要提升创建重大创新研发基地,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为推动广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
一边是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另一边是企业到处寻找新技术,如何破解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痼疾?
今年,广西将狠抓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按照“出成果、促转化、强产业”的要求,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走基层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贯彻落实《广西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暂行管理办法》优惠政策,全年确保组织330项1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其中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2项,技术交易输出和吸纳总额达到75亿元以上。
在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措施方面,加快推动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组织指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流程和办法,破除科技成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
此外,加快建设技术市场体系,持续推进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转移对接活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成广西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辐射全球的技术转移基地和技术交易窗口。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6家,广西只有3家……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广西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
企业强,则广西强。如何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今年,广西将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扩量提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力争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000家以上,入库培育企业达到30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领军工程,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引领全区重点产业发展的十亿级、百亿级高新技术领军型企业。
2017年,在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广西将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孵化一批科技企业,对通过遴选认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科技型种子企业等分别予补助资金支持。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促使“瞪羚企业”迅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