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房琳琳)今年1月,挪威首次记录到碘-131的痕迹,随后波兰、捷克、德国、法国和西班牙也发现了其“踪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挪威辐射保护局(NRPA)近日表示,根据污染颗粒物的运动模式,它们可能来源于东欧,但并不确定具体来源。
因碘的同位素半衰期仅8天,大气中检测到它的存在,表明必然是最近发生了某个相关事件。NRPA应急准备部门负责人阿斯特丽德·李兰迪告诉挪威媒体,很难确定该放射性物质的具体来源,但这种颗粒有可能来自与核反应堆相关的事件。
2011年3月28日,在日本海啸摧毁福岛核电站后,中国黑龙江省最接近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东北部地区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与此次事件一样,官方机构认为,其浓度“对人类或环境没有危害”。
据了解,碘-131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当它在环境中浓度很高时,受污染的食物被人或动物吞咽后会累积在甲状腺中。当它发生衰变时,会释放高能量进而损害身体组织,甚至导致甲状腺癌。但需要说明的是,只有近距离接触到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才真的会对人类构成危险。
实际上,这种化合物也可能来自于制碘厂,报道称,生产这种化合物的工厂遍布整个欧洲。生产规范提醒,大规模生产时,应避免碘-131挥发造成环境污染,操作应在设有负压和带有除碘装置的屏蔽箱室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