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击键盘,便可轻松演奏2400多年前的编钟古乐?
这不是科幻片,也不是穿越剧。2月21日,在发现曾侯乙编钟近40周年之际,由烟台豪特乐器有限公司联合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博物馆研制的新编钟在北京正式亮相。
1978年5月22日,在湖北随州城郊的曾侯乙墓内,壮观的曾侯乙编钟在地底沉睡了2400多年后重见天日,其精美绝伦的青铜铸造工艺和美妙的声音惊艳了世界。古乐虽美,但这套编钟至少需要四到五个人合作才能演奏,而且演奏者必须具备熟练的技巧和默契。
现代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新编钟是既保持了曾侯乙编钟形制、纹饰等青铜工艺特色,又符合当代国际标准化乐器性能和音乐功能的新乐器。将不同规格、数量的编钟整齐有序地固定在钟架上,分别配置大小不同、配重相宜的钟锤,应用现代集成控制技术,将钟锤连接到集成器键盘上,通过敲击键盘控制钟锤敲击编钟,可人工演奏,也可自动演奏,系国内外首创。
“会弹钢琴的人,只需经过短时间的练习就能熟练演奏新编钟。”烟台豪特乐器有限公司孙得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而新编钟则由一个人演奏即可,更能够完美统一地表达出音乐的情绪和情感,更流畅也更具普及性。”
在原理上,新编钟的演奏系统由智能键盘或SD卡、主控板、电源及接口板、钟锤控制板等部分组成。演奏系统有众多处理器,除中央处理器外,每个钟锤对应一个独立的处理器,演奏系统按照相应的节奏控制敲击时机和敲击力度。
“传统编钟由于采用人工演奏,具有不稳定性。为了让新编钟达到乐器国际标准,我们运用计算机分析,找到了每一个编钟最佳的音准点及其敲击部位,保证对编钟音色、音质完全还原的同时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乐器。”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博士介绍,在中国民族乐队演奏中,琵琶、古筝等高音乐器较为常见,低音仅依靠西洋乐器来演奏,新编钟的出现不仅弥补了民乐中缺乏低音乐器的遗憾,也促进了中国民族乐队构建的完善。“新编钟可以实现和民族乐队,西洋交响乐队的同台演奏。”
(科技日报北京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