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6日 星期一
“脱贫网红”,他离我们有多远?
——电商扶贫的唐河实践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释放空间谋变革

    本报记者 乔 地  通讯员 丰兴汉

    大寒小寒,冻成冰团。在河南省唐河县,与日渐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贫困户求知、求变、求富的热情。

    农历腊月二十四,在唐河县电子商务众创空间,杭州一扇门电商集团为贫困群众举办的电商培训班,正在火热进行。去年以来,该集团已在唐河接连举办7期这样的培训班,使380多户贫困群众跨入电商领域。

    文峰街道办事处青年创客程春阳,2016年3月参加电商高级班培训后,在网上注册了“一亩阳光生态农品统销中心”。前不久,他发起的“椴木木耳”众筹活动,仅两个月,就众筹资金20万元。

    “小红薯”引发的“宝马效应”

    开着宝马卖红薯!演绎这个创业传奇的,是城郊乡王庄村33岁小伙儿潘国营。

    一栋新建的小洋楼,门口停着一辆红色宝马轿车,小楼客厅里码着整整齐齐的精包装红薯,这就是“红薯哥”潘国营的家。

    1月25日一大早,他和妻子忙着往宝马车后备厢里装货。“快过年了,红薯市场一片红火,我那几个网店订单有点接不及。”潘国营忙并快乐着。

    前几年,他和妻子在外地打工,不仅收入微薄,而且顾不了家,一年忙活到头,还是在贫困线上挣扎。

    2015年,他试水电子商务,短短4个月就在网上销售红薯4万公斤,净挣10万多元。“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俺的红薯卖到香港了,一斤能卖6块多。有种叫‘小白参’的红薯,一斤能卖到30块。想不富都不行!”一说起卖红薯,潘国营就滔滔不绝。

    现在,王庄村三分之二的耕地都种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农民收入已达300多万元,人均6000元。昔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小康村。

    像潘国营这样的“脱贫网红”,在唐河县不胜枚举。农特产品“接网触电”,现代农业“换档升级”已成新业态。县委书记李德成说,唐河正着借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良机,着力打造县域电商孵化基地,让“互联网+”拉动唐河品牌农业闯世界,为电商扶贫装备新引擎。

    “摘穷帽”摘出的“众创时代”

    2017年,对大河屯镇林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林双来说,是一个新开始。合作社与京东商城合作的“黑五类”系列农产品跨境电商业务有了实质进展,已相继入驻淘宝、京东商城、供销e家、老家河南等全域电商平台。

    通过合作,合作社生产加工的黑小麦、黑花生、黑芝麻、黑玉米、黑土豆等“黑五类”有机产品出口量大增,年增销售收入近千万元。刘林双说:“有了电子商务,咱捞到了‘黑金’,挣到了美元。”

    跟着挣美元的,不仅仅只是合作社的145名社员,还有刘林双负责帮扶的38个贫困户。

    刘林双的电商扶贫之路,得益于唐河倾力打造的电子商务众创空间。在唐河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已经建成了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建成的70个乡级和197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打通了电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刚刚过去的2016年,唐河县累计培训电商人才66期3500人次,成立电商企业达2100家,新注册网上店铺2600家,从业人员新增2万多人,精准扶贫搭上了“电商快车”,全县近3万名贫困群众成为电商时代的直接受益者。

    “穷则思变,接网触电。”这是苍台镇青年刘汉钦的真实感受。2014年3月,他注册“汉钦农作物专业合作社”。2016年1月他参加电子商务培训后,精选本地富硒有机小麦,利用传统石磨工艺,生产石磨面粉,迅速走俏市场,还安排了10余名当地贫困村民就业。

    “一线牵”牵出的“喜忧参半”

    线上线下“一线牵”,电商扶贫路漫漫。杭州一扇门电商集团董事长刘丰春说,在电商扶贫道路上,让贫困户甩开膀子大步前行,仍然任重道远。

    他认为,目前电商扶贫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三个:一是起步晚。虽然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贫困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干部群众观念滞后,工作推进缺乏动能;三是人才短缺。高水平的电商人才稀缺,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依然较弱。这些都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

    为此,刘丰春建议:一是政策促动。对贫困村、贫困户给予政策倾斜,加快培训电商实际操作人才,优化建站跟踪服务,对手续审批、站点选址、配套设备等进行扶持跟进;二是品牌推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互联网上的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三是部门联动。建立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确定主导品牌,编制特色主导产品目录,引导支持贫困村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形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一条龙,建立互联网营销体系;四是市场拉动。将“互联网+”战略行动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实施“互联网+电商+扶贫”工程,开辟新的致富门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