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赶超国际“巨人”的中国“小字辈”
——记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宋占锋 时海洋

    在高铁接触网零部件产品市场上,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小字辈”。然而,仅仅经过几年时间,它就一跃成为行业内技术创新的引领者,超越国际“巨人”的中国“小字辈”。

    用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关键在于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再创新,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地位,使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这家公司的高铁接触网零部件产品、城市轨道交通产品,完全涵盖了高铁“四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施工之所需。接触网零部件、H型钢柱等,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郑西、沪昆、大西、京石武、兰新、贵广、宁杭、广西沿海等高铁客专,并且走出国门,远销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等铁路市场。2016年,公司工业产值达到6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0%以上。

    2008年,我国高铁起步建设,国家有关部委确定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承担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系列产品研发项目。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经过反复考察、分析,于2008年9月成立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2009年5月,与德国力倍公司签署了整套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转让协议,并组建了技术承接团队,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然而,在实际应用上由于我国与德国在高铁接触网零部件执行技术标准方面有所差异,导致部分产品按照力倍公司技术标准生产不能满足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面对困境,轨道交通器材公司立即组织攻关,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反复改进优化。攻关组采用CY态CuNi2Si合金带材,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达到一次成形,有效提高了产品强度,满足了我国相关标准对应力腐蚀规定的要求。同时,利用一体式级进模成型机,结合公司自主研发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具进行连续生产,使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

    从此,在高铁接触网产品设计生产产业链的中高端,我国彻底消除了“软肋”,不再被别人控制着,处处受制于人,在产品定价上赢得了“主动权”。

    几年来,轨道交通器材公司秉承“装备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理念,相继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CNAS)、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认证,成功研发出多个竞争力强、实用性高的新产品。

    与此同时,为了在国际上打响自主创新品牌,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加快走“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走出海外,轨道交通器材公司更是充分利用海外项目生产供货成功经验,一次次展示中国高铁实力,打响了高铁接触网产品的自主创新品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