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遗产”还是“遗憾”?
——奥巴马科技政策命运难测
本报记者 聂翠蓉 综合外电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视点

    “如果有任何人能够提出一项医保政策,证明比我们当前的医保系统更好,并能以更低成本保障覆盖广大美国人民——我将会公开支持。”在引人关注的告别演讲中,即将卸任的奥巴马总统多次提到令他无比自豪的业绩——《患者保护与平价法案》全面生效。

    但变化真的来得太快,11日演讲热度未退,14日该法案却迎来即将被废除的命运:美众议院以227∶198的投票结果,正式启动废除程序。

    奥巴马8年总统任内,倡议并实施过多项重要科技政策,《患者保护与平价法案》的命运引起人们对这些政策走向的担忧。《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近日梳理出奥巴马签署生效的5项技术法案,认为网络中立和加入气变行动等举措深入人心,应该得到支持,但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会怎样对待这些举措,答案也将很快揭晓。

    电子政务新时代是否继续

    奥巴马上任签署的第一个总统令并不是重塑美国健康法案,而是《开放政府令》。该法令为顺应新的互联网时代,提出要升级政府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全世界开创更加透明和高效的电子政务时代。

    在第一届任期内,白宫推出推特账号、开通可评论博客、允许市民在线请愿,并雇佣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首席技术官,还建立各种服务监督网站,比如recovery.gov网站,专门公布并让公众监督奥巴马8000亿美元经济刺激经费的使用。

    虽然在构建电子政府过程中偶有失误,如花费5亿美元建立了一个专门网站管理《患者保护与平价法案》相关信息,然而,2013年法案获得通过后,该网站停止运行,被认为造成很大浪费。但民众和技术人士认为,数字技术改变了美国政府的工作方式,继任者们应继承并加大力度。

    政府对互联网管制越界

    网络中立的核心理念:网络运营商对网络服务商要一视同仁,不得采取因人而异的收费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2014年奥巴马建议,美国通讯管理局(FCC)将宽带从“信息服务”变成一种“通讯服务”,要求网络服务商像航空或电话公司等公共服务经营者一样,接受更加严格的管理。FCC听从建议并于2015年实施《开放互联网法令》,严禁网络服务商对那些付费较高公司优先安排业务,保证数据传输的中立性,并对发生危害消费者或竞争对手的事实治罪。

    这一法令遭到普遍反对,认为这代表着政府权力在互联网领域扩大到危险程度。随着特朗普就职,这一政策“末日可待”,毕竟互联网关乎每个公民。

    清洁能源目标未能实现

    奥巴马上任之初签署的《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规定总共投入7870亿美元以振兴经济,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其中1000亿美元刺激太阳能和先进电池制造业发展。

    8年来,该法案在技术和能源领域的成绩喜忧参半。喜的方面包括:风能和太阳能产业得到增长,特斯拉汽车获得政府贷款使得电动汽车制造业兴起,政府多年忽视对能源研发投入的情况得以改善,美国能源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在一些清洁能源项目的启动阶段给予大力支持等。

    但也有一些失败案例,破坏了清洁能源发展的投资吸引力,其中最著名的丑闻是获得5.27亿美元政府贷款的太阳能创业企业Solyndra于2011年宣告破产,其他几个获得联邦政府资助的电池制造厂也先后关闭。而最令人失望的是,奥巴马政府当初兴建“清洁能源经济”的目标宣告失败。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甚至认为,清洁能源的经济刺激是“一场灾难”。

    电子病历未达预期愿景

    奥巴马2009年签署命令,要求各级医院用电子病历全面取代纸质病历,并认为这一举措能削减成本、减少管理花费及提高就医质量。但政府拿出数十亿美元帮助医院安装电子系统后,这些愿景并没有如期而至。

    虽然有96%的医院安装电子病历系统,但由于不同医院间不能互联共享、安全事故频发、没经培训的医生们效率低下,病人就医成本不降反升。而且由于这些系统不能满足医生们的实际需求,面临技术升级和更新。

    专家认为,或许未来软件公司与医院合作会开发出令医生和病人都满意的电子系统,但目前技术并没取得众望所归的突破。

    先进制造产业期盼突破

    2012年初,奥巴马签署《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旨在增加先进制造业的公私投入、增加研发投入、加速新制造技术的运用并加大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

    该计划最引人关注的成就是,目前已有13个“制造创新机构”合作成立了“制造美国”的国家创新联盟,学术研究人员、初创企业、大公司、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在3D打印等增材制造、混合技术电器以及先进组织成型等前沿制造领域率先突破。

    专家们认为,开发这些全新制造工艺和技术靠某个企业无法完成,而集众人之所长,必将复兴美国制造业,并在数字和自动化等革命性制造领域占得先机。虽然奥巴马创造100万新就业岗位的目标只实现了1/3,但这一战略性计划将美国引领到创新制造业的坦途。(科技日报北京1月1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