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
“高科技”的日本 航天怎么“不靠谱”?
张梦然

梦然丝语

    在美国“猎鹰9”号火箭爆炸事故仅四个多月后恢复发射并完成海上回收的同一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射了一个全球最小火箭,电线杆大小,20秒后失联。于是停止第二段点火,宣告失败。

    嗯?虽说航天发射不如意之事常有,但“高科技”国家当了这么久,航天材料研发世界顶尖的日本,何至于被对比得如此惨淡?

    航天技术为的是全人类,单从这个角度看,谁家的东西发射失败我们皆应觉得惋惜——不过,一般人都没这么心宽。因为按坊间说法,日本可是一直在利用火箭助推器在研究弹道导弹,何况这次还是一个跟导弹所差无几的微型火箭。

    但揣测完动机之余,我想说说日本军工与其民用工业的差距。因为火箭也好,导弹也罢,反映出的问题是互通的。

    科技的最新进展,或者说最先进的技术,一直都被优先应用于军事。任何一个国家的尖端核心技术,也都是优先用于军事目的(日本不显露只是由于国际法),先进技术也大量诞生于此,并且许多技术最终逐渐转为民用,惠及国民经济。

    可以说,军工是一国工业和科技水平的最高地,其水平高低,不仅是一国是否真正具备大国地位的标准,也决定着该国民用品行业的上限天花板。二战前的日本,毫无疑问是军民技术皆先进的世界强国。战败后,美国发起的朝鲜、越南两次战争给日本带来的订单,以及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战略需要,日本得到了美国的大力帮扶,产业体系被纳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全球产业链,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但美国不可能真心培养一个有可能挑战自身地位的对手,因而日本、韩国都只被允许发展民用工业,严格限制其军事工业发展。日本借着为美国代工的机会,从美国搞来些先进航天发动机制作经验。武器则花重金采购或名义上的联合研制,安全必须交由驻扎的美军保证。如此“偏科”的结果,就是日本索尼、韩国三星的辉煌之下,军工始终“半吊子”,航天继续“纸面最强”。

    这并不是说日本无法独立造出先进武器,但在运载火箭及弹道导弹,甚至更为不容有失的领域,日本缺乏独立、完整研制自由和经验积累的弊端,必暴露无遗。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听说过“日本三天能造出原子弹”的技术传说,当然首先要问问美国人让不让造;其次,如果第一次造出来的核弹,就用于“打不到敌人,自己必死”的核战,他们还真不敢。

    话说回来,聊了这么久日本,难道是为了暗搓搓围观偷笑吗?个中道理其实摆在眼前:在面对西方国家于技术领域花样繁复的“围追堵截”,在别无选择的境况之下,国家崛起方向在哪?不过走上自主创新这一条路罢了。大国之间,惟有实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