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
中图 南极长城站温室落成
下图 彩虹鱼
2016年2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获批复。上海构建的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将为科技创新撑起一片蓝天。
“四梁八柱”立起来
以张江地区为主要载体,集中规划和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力求打造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目前,光源一期、蛋白质科学设施、超算中心等大科学设施建设完成,超强超短激光、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活细胞成像平台、海底观测网等新一批项目纷纷落户。
往日是一片农田,如今的张江却是全世界生物医药研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张江的吸引力不是当地给了创业者多高待遇、多少房子,而是来自于功能型平台。很多人怀有创新创业想法,但并不具备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种条件,功能型平台做到了“只要有想法、拎着包来,平台就可以帮你实现梦想”。
通过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组建,有力促进了全社会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开放协同。同时,积极推进材料基因组、太赫兹、量子通信等领域功能型平台规划布局,引导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转型升级。此外,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支撑的非研发型功能平台也正在搭建。
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正在火热发展之中。聚焦张江、临港、紫竹、杨浦、嘉定、徐汇等6个重点区域,集中布局重大创新项目,实行更聚焦的政策、更开放的体制机制,培育创新企业和产业,力争成为上海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特别是作为核心区的张江科学城,努力实现从高科技园区向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转型升级。上海充分激活区县的积极性,努力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各区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加快推进创新功能型平台、科创走廊、互联网+、双创和特色产业创新机群的发展。目前,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三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创新集聚效应加快显现。
在加快科创中心战略布局的同时,上海更加注重激活民间力量、草根力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良好创新生态。2015年8月,上海出台了《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26条具体落实举措,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现有各类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500余家,超过90%的孵化器为社会力量兴办,苏河汇、莘泽在全国率先挂牌新三板,2015—2016年新增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并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区域性众创空间组织——上海众创空间联盟,大院大所、外资企业纷纷在沪设立众创空间。2016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6921家,是2015年的2.3倍,占全国四分之一,呈现出三大特点:创业团队成熟度高,白领创业为主,38岁为创业高峰年龄;国际化程度高,海归参赛数量较往年增加了20%,超过五分之一的创业团队具有海外背景,涌现出一批国际众创空间;创业项目科技含量高,参赛项目中如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硬科技”类占比为66%。
与此同时,上海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战略部署,积极推进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干细胞与组织功能修复、国际人类表型组、材料基因组、量子通信等一批重大科技前沿布局,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重点推进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大飞机、北斗导航、高端处理器芯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及配套装备材料、先进传感器及物联网、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若干重大产业创新战略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水平集成创新和应用能力。
千帆竞发正当时
增强创新活力,改革释放红利。上海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营造更加适应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环境,吸引世界一流创新人才、机构和资金汇聚上海。目前,在沪外资研发中心达到408家,办理科创新政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达到331人、居留许可申请达到7900余人。完成一批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境外并购项目,临港集团在美国旧金山设立海外科技发展中心,张江高新区在美国设立上海张江—波士顿企业园。目前张江中区已聚集一批国际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例如美国知名孵化器PLUGANDPLAY、微软功夫孵化器、阿里创新中心张江基地、中以创新中心等等。
上海借建设科创中心之力,推出了诸多新举措新方法。上海在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设了科技创新板,目前第四批23家企业集体挂牌,挂牌企业总数达102家。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组组长杨雄表示,通过一年来的努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在思想观念转变、体制机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重点项目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黄浦江见证着这座特大型城市前行的步履,上海正扬帆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