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
黄河鲤鱼跃入资本市场“龙门”

    创新行动派 

    □ 通讯员 崔 颖  孟凌云

    本报记者 王延斌

    岁末年初,“金鳞赤尾,体形梭长”的黄河鲤鱼几经曲折终于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从四月份就开始考察,八月份又过来审计,想进资本市场真的很难。”在东阿县锦绣明天公司老总刘磊看来,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上演这出“鲤鱼跳龙门”的好戏并不容易。

    这条鲤鱼靠什么打动资本市场?

    独特味道源于五项专利

    “有鸡无鱼,不算宴席”“有鱼无菜,不算慢待”,这是中国“阿胶之乡”“喜鹊之乡”东阿县流传的两句老话,这里的鱼,便是鲫鱼。五千多里的黄河,流经九省区,市县更是多以百计,但东阿的味道却最独特,为何?

    答案有二:天照顾,人努力。

    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东阿段呈现“二级悬河”的样貌——“槽高、滩低、地根洼”,使得滩区洪水退后残留的静水面水生植物繁多,饵料丰富,十分有利于鲤鱼的生长。这是“天照顾”。

    发挥黄河地理环境水土优势与阿胶水优势,引用黄河流域鲤鱼自然原种与国家黄河鲤鱼良种场优质鲤鱼品种,通过优选、杂交、人工繁育饲养等环节培育出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的“东阿黄河鲤鱼”。该县用“良种选育、专用饲料、生态育成、精品净养设施与技术”等五项专利丰富着东阿黄河鲤鱼的品牌内涵。

    2010年成立的锦绣明天主营业务便是养殖黄河鲤鱼,“黄河鲤鱼是很有名的品种,山东省内真正搞大规模人工养殖的我们是第一家。”刘磊说,从合作社成立初他们就重点琢磨如何养“好吃的鱼”,“首先我们要把鱼养得好吃,养出野生的味道;另外,我们也要让消费者知道,黄河鲤鱼最好的是东阿黄河鲤鱼。”

    一条鱼的产业经

    “我们合作社基地有22个鱼池,但它们并非同时养鱼,一般常年都有四五个水池在种藕。一个水池种藕两年,养鱼两年,为的就是减少有害微生物,改善水质。”

    郎言所是东阿县水产局的工程师,也是绣青合作社的技术顾问,“重量和养殖年限是重要标准。鱼的重量要在1.8斤到3斤之间,养殖时间达到两年。”回收的成鱼要放在特定的精养车间里15到20天,期间停止喂食,“直到鱼的体重下降10%以上,鱼体瘦3公分以上,鱼脂肪含量降低3%以上才算合格。”而且,现在东阿黄河鲤鱼的背鳍上都打上了二维码,哪条鱼是哪家养的,喂了什么饲料等信息都可以追溯,安全性有保障。

    绣青合作社作为东阿县发展最早和最好的一家渔业合作社,重点做起了种鱼饲养和成鱼精养。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76户,他们的鱼苗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源头上保证了品种的纯正;成鱼达标后,合作社统一回收精养,然后出售。

    对鲤鱼产业来说,自由且成熟的市场行为很重要,但也需要政府层面在某些关键节点的规划和纠偏。

    这个县以56.5公里的沿黄资源优势将“东阿黄河鲤鱼”打造成了地标保护产品和地标证明商标,使其具有了“一品双地标”的特殊身份。从2010年开始,短短6年的时间,发展了“绣青”“华龙”“四季”“阿锦”“保晶”等13个渔民专业合作社,它们全部实现合同供应,合同价30元/公斤,礼品装60元/条,鱼户塘口回收价高出30%以上,且实现唯一产地发货,保证产品特色和质量安全。

    “中国黄河鲤鱼之乡”的深谋远虑

    “东阿黄河鲤鱼以‘金鳞赤尾、体形梭长、游姿娇美’三大特征和肥嫩鲜美、营养丰富的肉质,被誉为黄河鲤鱼之冠。”

    2013年9月份,以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来东阿考察后,得出了这些结论:东阿县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是黄河鲤鱼的原产地,黄河鲤鱼的种质资源得到了保护,是我国黄河鲤鱼的主要产地之一;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黄河鲤鱼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以优质黄河鲤鱼为核心的集原种保护、繁育、养殖、科研、流通、餐饮、休闲及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同意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东阿县为“中国黄河鲤鱼之乡”。

    这块金字招牌也为东阿黄河鲤鱼的跳跃埋下伏笔。

    就在锦绣明天挂牌的前几天,来自河北衡水的酒店经理王磊专门跑来东阿县买鱼,“这次拉了900多斤,我几乎一个多星期就来一次。”就在不久前,锦绣明天还与江苏中洋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每天鱼需求量在一万斤,只是目前合作社的日供应能力只有五千斤。

    东阿黄河鲤鱼市场一片大好,正是谙熟资本运作之道的东阿县长马广朋希望看到的,“我们推进公司上市不仅仅为了扩大公司的规模。我们要做的是让东阿黄河鲤鱼这个品牌和产业受到更多关注,让更多的人更进一步关注东阿,了解东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