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房琳琳
哈佛大学教授迈尔顿主动要求撤稿,还在《细胞》杂志上发表声明,承认实验研究结论错误,赢得学界一片喝彩。为什么如此正常的撤稿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同行热议?不仅没有损害迈尔顿的声誉,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科学实验讲究“失败是成功之母”,绝大多数成果都是在观察了错误现象、运用了错误方法、得出了错误数据、乃至做出了错误结论之后,才被一点一点纠偏、扶正的。
小孩子做错事需要道歉,写错了字用橡皮擦掉改成正确的即可。科学家最应保持孩童般的纯真,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似是而非的可能,因此也不必遮遮掩掩。问题是,如此简单的规则,到了成人世界反而变得复杂异常。
我们知道,撤稿人迈尔顿资历不浅,其实验室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和个人出资创建17个干细胞系的无私举动,为迈尔顿在科学界树立了权威形象。一般而言,位处高位很难自降其格,但迈尔顿并未把“权威”当成包袱,能“一是一、二是二”地公开承认错误并道歉,因而更显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他的实验涉及巨大商业利益,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以他的权威,即便前面有错,后面用“进一步实验表明”来表述,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求真务实的迈尔顿不要这样的学术“涂改液”,他要所有人知道他彻底错了,要让错误的数据和结论永远消失,为的是“不浪费其他科学家的宝贵精力和时间”。不为“光明前景”诱惑,主动回到原点、抹去痕迹的“自洁”之举,实在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