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科技改变生活·酷玩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2016 追击灵感 撬动潮流
文·本报记者 张盖伦

    1 AR玩出新境界 口袋妖怪满大街

    世界顶级IP加上一点黑科技可能等于什么?任天堂说,大概是一款让人“不疯魔不成活”的游戏。

    你也许没玩过《口袋妖怪Go》,但你一定听说过它在江湖上的传说。今年夏天,它红得理直气壮,又红得让人瞠目结舌。

    《口袋妖怪Go》是由任天堂、口袋妖怪公司和谷歌Niantic Labs公司联合制作开发的一款增强现实的宠物养成对战类手游。玩家打开手机摄像头,就能看到一个全然不同的、和小精灵共生的城市:天上会飞小火龙,河里游着杰尼龟,扔出精灵球,就能收了它们,让它们与你并肩作战。

    《口袋妖怪Go》最火的那段日子,把无数“千年死宅”赶出了家门。他们不惜在外面游来荡去,就是为了寻找可能潜伏在城市角落的小精灵。

    据AR(增强现实)业内人士分析,这款游戏的AR技术并没有多么精深,仍然存在瑕疵。但超级大IP和AR黑科技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爆款之“爆”,并不单纯在于技术突破,而是在于让技术找到了和应用结合最戳人的那个点。

    《口袋妖怪Go》也让各路玩家,看到了AR游戏的商业潜力。12月,支付宝平台发行国内首款LBS+AR手游《萌宠大爆炸》,2017年《猩球崛起》的第三部即将上映,官方近日宣布,将在电影上映同期推出AR手游。

    看来,2017年的AR游戏市场,有的是热闹可看。

    2 人工智能来修图 人人争当毕加索

    和《口袋妖怪Go》前后脚红起来的,是横空出世的修图软件“Prisma”。当时流传一句话——“世界上一半的人在用《口袋妖怪Go》抓精灵,另一半,在用Prisma修图。”

    表面上,Prisma和外面那些妖艳修图软件的不同,在于它的“艺术格调”。在Prisma这里,画出一幅“世界名画”只需要四步——下载Prisma,上传随便一张什么照片,选择随便一种什么风格,然后点击确认就好。

    然而,Prisma还有更火的技术为其背书——人工智能。它不是简单加一层滤镜,而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分析大师作品的特征。当用户上传了照片和视频,软件在后台把分析出来的大师作品特征与用户作品进行纹理合成,最终生成作品。

    业界人士称,Prisma采用的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也不算复杂。但妙就妙在,它找到了修图应用的这个小而美的点。Prisma的“一夜蹿红”,也让众多P图爱好者发现,原来人工智能早已渗透自己的生活。

    只是,类似软件,似乎最终都难逃“红一把就死”的命运。当新鲜感下降,要如何继续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管是人工智能党还是滤镜党,都得思考这个问题。

    3 Magic Leap涉造假? “3R”兄弟仍势不可挡

    Magic Leap,一家神奇的网红公司。估值超级高,产品特保密。它站上的,是超级大风口——MR(混合现实)。12月以来,其麻烦缠身,比如承认演示技术视频用了特效啦,公关总监宣布离职啦。但是,这也妨碍不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这“3R”兄弟成为2016年度进行科技圈盘点时绕不开的关键词。

    巨头已经进入这一领域,而且大有站稳脚跟之势。三星在移动VR布局较早,今年年初推出Gear VR;微软去年发布了Hololens,被称为“地表最强”的增强现实头盔; Google则推出了Daydream平台,其生态系统包括专属设计的手机、头显设备以及APP应用,或许能加速VR用户体验向更完善方向发展。

    都说2016年是VR元年,我们也确实看见了不少跟VR有关的好东西。不过,接近岁末,国内已出现了“概念正热现实降温”的局面,领军企业暴风魔镜大规模裁员,似乎释放出了一些“泡沫要碎”的信号。

    讲真,“3R”兄弟的前途,难说是一片坦途。眩晕的问题依然存在,光场显示技术小型化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优质的VR和AR内容仍然匮乏,整个产业的生态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不过,大浪淘沙过后,剩下什么,出现什么,还是令人期待。

    4 无人机“进化力”强 唯独缺个“紧箍咒”

    无人机已经算不上“小鲜肉”。但是,它已经进化出了越来越多的花样。

    12月7日,美国科技巨头亚马逊公司顺利完成第一单由无人机运送的快递。该无人机从亚马逊在剑桥的基地出发,13分钟后安全抵达目的地,并成功投递货物。

    不过,无人机送快递,大多数时候只是噱头。据分析,这项服务的受众有限。即使下单顾客拥有足够大的、能使无人机降落的花园,货物的重量和送货距离也是限制因素。而且,一遇到坏天气,无人机就得“趴窝”。

    模块化组装的无人机也是今年的亮点。这个点子出自一家创业公司。它设计了一款模块化可编程无人机“Airblock”,这款产品的模块间利用磁性连接搭建,支持智能设备操控,可设计多种形态,轻松DIY各种奇形怪状的无人机装备。

    中国公司大疆也表现亮眼,比如它推出了目前为止最为智能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以及首款紧凑型航拍无人机。根据预测,201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10.9亿元。

    目前我国无人机的数量已超过2万架,但一半以上未取得无人机驾照。追本溯源,造成无人机乱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管理问题上。“规范管理”,仍是在无人机行业狂奔路上,可能出现的紧箍咒。

    5 3D打印机出平民款 创意分分钟就“变现”

    3D打印,同样也是科技圈的“老腊肉”,而且,它也一直没有“过气”。打开万能的淘宝,搜索“3D打印机”,你会发现,很多家用3D打印机,还没你每天捧着刷朋友圈的苹果手机贵。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的先进制造技术,其本质原理,是离散与堆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通过对实体模型进行切片处理,把三维实体的制造转化为二维层面的堆积和沿成形方向上的不断叠加,最终实现三维实体的构造。

    今年7月,一位英国伦敦的小哥发布了一款能变废为宝的3D打印笔——Renegade。它拥有强有力的挤压机、螺旋送料装置和融化塑料的加热系统,能在笔内传送、粉碎和融化废旧塑料。使用者可在50至320摄氏度的区间中自由调节加热温度,还能方便地控制打印速度。另外,Renegade的PRO版本还内嵌了一个小型液晶屏,用来显示笔内的温度、材料使用状况以及打印速度。

    3D打印发烧友们将3D打印这门专业的事,变得“性感起来”。不仅“看见什么打什么”,还能实现“打了什么回收什么”。作为释放创作力的工具,消费级3D打印机的出现,当真是极好的。

    6 无线、AR、骨传导 耳机越来越花哨

    12月中旬,苹果终于开售首款无线耳机AirPods。曾被段子手们狠狠涮了一把的它,如今迎来市场大考。

    相较普通耳机,AirPods没了音频线,多了枚W1芯片。这款芯片能利用传感器和加速计检测AirPods是否在人耳朵里,甚至能确认你佩戴的耳机是一只还是两只。

    小小耳机,同样蕴藏技术革新的各种可能。

    AR耳机能让佩戴者选择想听到的声音。该耳机原理类似调音台,当耳机上的麦克风收到外界声音后,处理器会根据设置“加工”声音,然后再传至耳朵,给耳朵自动加上“结界”。

    骨传导耳机就更拉风了——它更像是耳朵上一种装饰物。这种耳机将声音转化为频率不同的机械振动,在通过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传递。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噪音和杂音,也不伤耳膜。

    新技术的引入,大都在“怎么听”上做文章,这些新耳机都为典型的使用场景而生。而反观“好好听”这件事,技术进步并不大——耳机的结构、用料乃至发声原理,近几十年来,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不知道苹果这次能不能引领一场“耳机无线化”的潮流?不说了,先去找耳机去了……

    7 电影技术大冒险 120帧你可看得惯?

    11月,李安用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告诉我们,24帧不是电影界颠扑不破的真理。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11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内地的票房为1.65亿。讲真,这个数字并不漂亮。

    但是李安的技术冒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该电影采用3D技术、4K清晰度以及每秒120帧的高帧率拍摄手法,被认为“超越了现有的时代”。

    实际上,电影这门从诞生时就被称作“机械女神”的艺术,其发展的每一步,都跳脱不开技术。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技术的创新,让电影艺术展现出不同的美学面貌。只是,所有新技术,似乎总要在冒头之后,迎来一段时间的蛰伏期。彩色电影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而过了三十年之后,黑白电影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52年第一部立体电影就已问世,却始终没能唤起观众的观影热情,直到2010年卡梅隆用《阿凡达》开启电影的3D技术革命。

    李安的冒险是否成功,时间会给出答案。

    8 衣服音箱加首饰 万物智能“初体验”

    2016年的你,一定或多或少接触甚至拥有了“具有智能的产品”。无论它是一只手环,一双跑鞋,还是一个机器人。

    亚马逊的Echo智能语音音箱取得了成功,在类目众多的智能产品中刷出了存在感。它不仅是个音频播放器,通过云端的大数据处理以及开放的Alexa语音助手,你可以让Echo干更多的事情——购物、询问、叫车、外卖,或者控制家里其他智能设备。

    讲真,它俨然成了智能家居的入口——谁会想到,智能家居这事,可以先从音箱做起呢?看来“红”,总需要那么一点点机遇,和那么一些些运气。

    除了放在家里的,还有戴在身上的。科技和艺术结合,碰撞出智能珠宝——内置传感器的珠宝首饰Bellabeat Leaf。它能跟踪用户运动状况、睡眠质量和压力指数,在与应用程序进行配对后,还能追踪女性每月的身体变化,提醒月经期、排卵期和避孕药的摄取量。

    是的,万物互联,一切皆可智能。智能硬件已是一片红海,如果技术上不创新,用户体验上不改进,商家拿着这张旧船票,便很难登上消费者的客船啦。智能硬件,一直“不温不火”,不知道这“队伍庞大”的组合里,能不能真正冒出一两个“天王天后”级的人物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