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创新要素高度聚合
“我们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创业创新承载着李克强总理的厚望。
即将过去的2016年,国家相继密集出台多个文件,为创新创业者广发政策“红包”,减负松绑的同时激发了全国的创新创业活力。
众创空间是针对早期创业的重要服务载体,面向小微创新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以专业化服务推动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
如今,众创空间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和创新创业者的聚集地。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意见》指出,将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意见》提出,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同时,要从财政资金支持、税收政策优惠、金融手段创新等方面支持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
2月22日,科技部组织召开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视频会议。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任务艰巨,急需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的作用。
在经济下行不断积聚的今天,为企业和创业者减负的同时不忘鼓劲,国家还出台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8月,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享受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值税、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我国形成了中关村创业大街、深圳湾创业广场、杭州梦想小镇、苏州金鸡湖创业长廊及部分高新区内的众创空间集聚,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高度聚合。
2 孵化器“提挡”初创企业
2016年,我国持续引导支持众创空间建设,推动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
6月29日,中国孵化器行业盛会——中国孵化器创新发展(大连)论坛举行。“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全国省(市、区)全覆盖,数量和规模世界领先。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逐渐形成,孵化器已成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领军人才的重要载体,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十二五”末期众创空间概念的提出,在全国掀起创业孵化机构建设高潮。
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2530家,较上年增长45%。孵化器共有孵化场地面积86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4.21万人。当年在孵企业数10.2万家,毕业企业达7.5万家,培育上市和挂牌企业超过800家。
业界人士指出,2015年、2016年对中国孵化器行业来说是井喷之年, 2015年新成立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超过了2014年之前二十几年的总和。
一方面是孵化器大量涌现,一方面是创业者眼花缭乱、难以选择。不少人担心,这些孵化器真懂创业者的需求吗?资金、场地、导师等资源该怎样“孵化”初创企业?这是目前国内孵化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规范孵化器的运作,提高孵化器的孵化水平备受关注。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业孵化资源和服务的有效集成,在区域形成适应科技企业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科技部推动41家“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建设示范工作,打造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对2015年度国家级孵化器进行了考核评价,通过网上申报、专家评审、科学计算等,有100家国家级孵化器被评为优秀(A类),240家国家级孵化器评为良好(B类),241家国家级孵化器评为合格(C类),22家国家级孵化器评为不合格(D类)。对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
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开展《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发展规划在广泛听取孵化器行业专家、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后,形成近2万字的发展规划,拟上报科技部后正式发布。
3 双创周上演“创客趴”
10月12日,“全国双创周”在深圳湾创业广场揭幕,为期7天的全国双创周云集全球众多知名创客,在深圳集体开了一场“创客趴”,创业者的智慧和创意得以尽情释放。
轻型单轨车厢、互联网概念车、精密模具和超材料技术、激光全息技术产品……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集结展示,“双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技术引领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在这里,中外创客领袖聚焦双创发展,探讨双创发展新的业态和模式,分享全球创客最新发展理念;在这里,全球创客马拉松掀起头脑风暴,参赛团队需在规定时间完成基于Tango手机软件开源公共平台的AR应用;在这里,发烧友可以去创客工坊过一把创客瘾,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铣床、个人数字化制造、黑客生物总有一项适合你……
本次全国双创周期间,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7位顶级创客云集深圳,超过200家创新企业展示出400余项科技成果,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劲显创新动力。深圳主会场共吸引参观人数超过50万人次,意向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10月19日,双创周北京会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拉开帷幕,中关村创新创业季、全球创新峰会同步举办。以“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双创周历时10天,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创新峰会、论坛沙龙、路演竞赛等活动,集中展示以中关村核心区为代表的当今世界创新创业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集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引领国际创新创业潮流趋势。
4 众创空间呈现“井喷”之势
“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双重动力,为双创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在众创空间发展的短短两年期间,众创空间服务能力逐步完善。逐步从一体两翼向多位一体发展,旨在形成全要素、多维度的创业服务生态系统。
11月14日,《2016众创空间发展报告》在上海科技馆全球创业周活动上发布。报告指出,受政策推动,我国创客空间发展迈入新阶段。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创客空间3155家,享受政策优惠的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达到1337家,占全国众创空间数量的42.4%。
报告指出,当前众创空间发展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众创空间呈现加速度发展。“众创空间”概念2014年才第一次在中国被提出。此后,“众创空间”呈几何数量级产生增长。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从2015年11月的第一批136个,增长到2016年2月的362个;到了2016年9月,不到一年间,国家级众创空间已达到839个。
二是众创空间区域分布不均衡。全国众创空间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众创空间的分布数量在200家以上,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省市;第二能级包括河北、辽宁、福建等省;第三能级有湖北、内蒙古、云南、甘肃等省;第四能级为江西、贵州、青海等省。
三是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多元化,逐渐向创造开放式全方位创业服务的方向上发展。
四是众创空间盈利模式多样化。包括投资驱动型、创业培训型、活动聚合型、媒体推广型、地产思维型、综合生态体系型。其中创业培训型最为常见,其次是地产思维型和投资驱动型。
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双核式分布,以上海、杭州为中心,总体分布较平均;京津冀地区众创空间轮轴式分布,以北京为绝对中心,向天津和河北地区扩散;珠三角地区城市群众创空间网状式分布,从广深地区出发,带动珠三角地区城市众创空间的发展。
科技部12月初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开展创新创业培训4.51万次,共有278.61万人参加培训;举办科技类项目投资路演和宣传推介活动1.16万次,共有156.96万人参加路演和宣传推介活动;举办科技类创新创业赛事3383次,共有183万人次参加赛事……
数字是枯燥的,但双创确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创新文化环境正在形成,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成为社会共识;关注创新、服务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社会风尚初步树立,大众创新创业渐成潮流。
5 专业化“释放”创新动能
科技部在对纳入跟踪统计的498家众创空间进行一年多的调查发现,社会资金是推动“双创”的一支主要力量,这些众创空间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各级政府的普惠性支持,大概为19.3亿元。而创业投资带动了352亿,约有7万多人在众创空间中发挥具体作用。
众创空间涌现出一批模式新颖的典型案例,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
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专业化众创空间是由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立足自身优势建立的、产学研结合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配套支持全程化,二是创新服务个性化,三是创业辅导专业化。
为此,科技部高新司联合相关单位组成调研组,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调研,先后考察全国近50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在此基础上,于10月发布《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并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领域认定了首批17家示范性的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与提供创新创业基本服务的普通众创空间相比,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牵头建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在资源开放共享、细分领域的创新创业、科技成果的供给与转化、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具体彰显六大特质:
一是大企业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提高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比如,海尔集团专业化众创空间,到2015年底已聚集了30多亿的创投基金,1330家风险投资机构,24个小微企业成功引入风投,12个小微企业估值过亿元。
二是围绕大企业的创新创业丰富和完善了产业链。依托潍柴集团建设的卡车动力总成专业化众创空间,结合企业的主营业务和优势,实施链合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研发共同体”“应用共同体”;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围绕轨道交通产业链,吸引外部创客或科技型企业开展核心领域外围的应用型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与周边160家相关企业构筑了轨道交通领域创新创业生态群落。
三是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和转移转化。西安光机所创新科研体制机制,通过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等方式,使产学研紧密结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逐步建立光子制造、光子集成、生物光子三大产业集群,孵化培育了89家光电子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再如,通过“数控一代”转移转化工程,在东莞、泉州创造了高校研究所+互联网车间的模式,有力地带动量大面广的中小型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拥抱互联网,成功转型升级。很多类似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已经成为承载科研院所、创业者、创新项目、社会创新资源的平台和载体,集中了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等有关职能,成为新型研发组织的由科研院所带动大众创业的新形态。
四是释放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比如,中信重工的绿色重装众创空间建设大工匠工作室支持内部创客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涌现出一大批“大工匠”“首席设计师”“创新蓝领”和“金牌工人”;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众创空间已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高层次创业者(团队)110余个;大唐网络资源型移动互联网创投孵化平台聚焦大数据技术创业,提供线上的软件开发工具和资源包,吸引全国的软件工程师创业。
五是支撑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以TCL集团为例,联合北京创客空间、宽带资本、十方创投等创业服务领域的优势资源,全面开放共享TCL集团技术研发、供应链、制造能力、市场推广等资源,成长为深圳地区最大的智能硬件、互联网电视、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众创空间。
六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拉动民间资本的有效投入。专业化众创空间的投资主体是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其资本构成日趋多元化,政府在其中更多的是扮演“领路人”的角色,通过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有效地撬动了社会资本投入。截至2015年底,海尔创客平台已经聚集了30多亿的创投基金,1330家风险投资机构,实现了众创空间与民间资本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