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李培强 张德杰 杨江川 记者王建高)农民企业家王连强带着农民工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实现家乡村民由农民工向新农民的身份转变,被评为全国“三农人物”;“圆葱大王”王桂欣连续8年成为阿里巴巴圆葱类标王,累计实现销售额2000万美元;返乡大学生王聪通过网络销售葡萄,一年卖出5万公斤,并带领周边300多人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发明达人”刘德波拥有大葱全程机械化设备5项发明专利,引来全国订单……这些活跃在青岛平度市的“农民创客”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角。
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平度市探索出农民创新创业的新路子、新模式。通过实施“农创+科技”“农创+名品”“农创+旅游”“农创+电商”“农创+脱贫”的“1+5”模式,打造“农创平度”品牌,有效激发了农民创新创业群体活力。今年以来,平度市建成22个农民创新创业载体(简称“农创体”),带动农民创业人数达到9814人,新发展市场主体7468户,均增长62%;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8580人,落户城镇农业人口增长53.4%。
平度“农创体”的“农创+科技”模式,依托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促进创业与新技术、新生产要素嫁接。青丰种业农创体依托落户的青岛市首家涉农院士工作站,投资5亿元建设“四中心一基地”,推行“育繁推一体化+社会化服务”模式,打造种业创新小镇、全国种业百强企业,年繁育推广良种4000万公斤,辐射带动育种合作社132个、种植户17600个,引领全省乃至黄淮地区的小麦生产。2015年该市小麦最高亩产达到786.6公斤,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9亿斤,居山东省各县市之首,连续刷新历史纪录,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政策套餐”促使“农创体”驶入快车道。“农民要致富,农创是新路”。平度实施农民创新创业“1+5”模式,出台政策套餐、金融聚集、链式服务等《“农创平度”十二条》,比如在资金扶持方面,着力推进“农村金融聚集区”建设,开展“助保贷”“政银保”、全国首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山东省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等创新业务,市财政出资3.6亿元设立系列风险补偿基金,以政府增信、互助信用等形式引导金融、社会资金向农创项目倾斜。开展了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两年来为农民贷款9700万元。
科技日报讯 (金杰 孙丽云 逄梁 记者王建高)作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今年10月签约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一个多月来,成功组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计划于2016年底运行,主要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超级杂交稻和高光效应用3个方向科技成果的转化。青岛国际院士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都文杰介绍,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吸引了袁隆平、王玉田、周寿桓等10名院士落户,重点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设计等产业领域。
青岛市李沧区此举实现了“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产业优化”的连锁效应,转化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千亿级产业链。李沧区科技局局长曹义德介绍,李沧区改革创新“捡进篮子都是菜”的传统招商方式,把科技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结合起来,在引进科技项目的同时注重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到目前为止,科技招商引进了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百度(青岛)创新中心等20多个高科技项目落户,促使科技产业链纵向延伸,实现集群式落地效应。青岛普利特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引进海外创新人才杨金波博士,带来了他的研发团队和与他合作的6位高层次海外人才。该项目首期优选肿瘤早期分子诊断试剂盒的研发、生产;国际肿瘤专科体检中心;国际眩晕治疗中心;抗肿瘤靶向药物高通量筛选及产业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动脉靶向药物高通量筛选公共平台;抗肿瘤一类创新药物6个项目落地。依托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在国内汽车研发领域的优势,打造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发基地,逐步形成智能整车研究中心、碰撞试验中心、新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十大中心,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科技创新研究院,王田禾等3名专家带项目在李沧科技孵化器创新创业。
创新扶持方式,为“科技招商”提供资本支撑。李沧区政府出资400万元设立科技专项资金,与担保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出资组建李沧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5亿元的科技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