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突破瓶颈 提高水田农机具作业效率
——记“水田拖拉机行走驱动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项目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农业前沿技术研究与农机高端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我国水田约3000万公顷,以水稻种植为主。因地域与种植方式不同,作业复杂程度远超日韩及东南亚诸国,无法照搬日韩等国水田作业装备。同时,我国水田存在深泥脚(深度≥40cm)的问题,一是源于上世纪围湖造田,二是常年泡水的传统耕作习惯,三是土地集约化改造,机具功率越来越大,造成“泥脚越深、机具功率越大、耕底层破坏、泥脚更深”的恶性循环。正是由于外部技术不适用,内部又存在传统弊端,“水田拖拉机行走驱动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项目势在必行。

    为突破这种弊端模式,本项目研发的水田拖拉机项目以水田为主,兼顾旱地和固定作业,以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实现拖拉机数字化、模块化、合理轻量化设计制造和机组的智能化。重点研发轮式、高地隙式、轻型橡胶履带式、船型滑撬式等结构形式的水田拖拉机,创制高地隙轻量化轮式拖拉机、中大功率轻型橡胶履带式拖拉机和加装船型滑橇部件的轮式或轻型橡胶履带拖拉机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泥脚深度、不同地块、不同形式的水田作业。基本上能够解决深泥脚、水旱间作、水田多种复式作业等问题,为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探索出新路子。

    项目集中了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参与,各个参与单位合理分工。项目研究内容包括机具—土壤作用机理及机器行走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拖拉机与作业机组智能控制技术;关键系统部件数字化、模块化设计开发;零部件轻量化与密封副耐磨防腐技术;智能水田拖拉机产品创制及试验示范六大内容。从技术路线上来说,涵盖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模块化设计制造及智能化技术研发,智能水田拖拉机创制,试验示范等全过程,确保项目合理高效并实现产业化目标。

    目前,全国3000万公顷水田约年需求量为7.5万台,如能出口东南亚地区,年需求可达10万台,约有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项目产业化后预计第5年力争实现30%的市场占有率,将能够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利税5.24亿元。

    项目完成后,将有效解决南方农业装备水田高效率、高质量、保护性工作的难题。对于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及水田保护性耕作具有战略性意义,也将有力推进国内农机产品技术创新和行业技术进步,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