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12月5日—12月11日)

    本周焦点

    阿尔法磁谱仪5年太空实验结果发布

    12月9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对外发布了5年太空实验的结果和突破,多项实验结果颠覆了人类之前对宇宙线的普遍认识,比如测得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大约是1200万年,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宇宙线的相对准确年龄;而对1650万电子和108万正电子的测量显示,电子流强度与正电子流的强度不同,随能量变化的行为也不一样,这一测量也重新纠正了以往实验结果。研究团队称其成果探索了暗物质的前沿领域。

    本周明星

    3个原子厚电子芯片原型出炉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用二硫化钼研制出只有3个原子厚的芯片原型,并首次证明仅原子厚的超薄材料和电路可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些透明可弯曲材料未来可将窗户或车顶变成显示屏。研究团队下一步将集中精力对新方法进行改进,并最终规模化生产实用电路。

    外媒精选

    “卡西尼”号发回土星大气层最新照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卡西尼”号探测器进入其20年土星观测的最后阶段,日前从新的轨道上发回了土星大气层的最新照片,展现了土星北极的神秘六边形。六边形是北极上空的云层纹路,可能是由风速的巨大差异所导致。

    一周之“首”

    人类细胞中首次确认抗病毒长效机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边分校华裔科学家丁守伟带领的团队,在人类细胞中首次确认了一种抗病毒长效机制,能够对甲型流感、季节性流感病毒产生免疫效果。该成果有助于了解人类如何对抗病毒感染的反应机制,以及开发控制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陨石中发现首块“例外”准晶体

    首个在实验室合成前先在自然界“露脸”的准晶体,日前在俄罗斯东部哈泰尔卡地区的一块陨石碎片中被发现。这也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第三个自然形成的准晶体,其具有二十面体对称性,应该是在遭受冲击后——比如与外太空的其他物体相撞,在高压下结晶形成的。

    本周争鸣

    允许研究“14天以上胚胎”为时尚早

    目前,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规定,实验室培养的人类胚胎存活不能超过14天。由于技术原因,之前研究中的胚胎从来没有超过7天。但今年初,科学家已能让实验室胚胎存活长达13天,再次引发是否应该修改14天禁令的争论。对此,英国一位颇有影响的专家表示,通过立法允许实验室研究14天以上的胚胎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要再等几年。

    一周技术刷新

    全新航空推进器技术正在测试中

    NASA格伦研究中心工程师们正在测试一种全新的飞机发动机技术——边界层吸入推进器,有望让现有最高级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再提高4%到8%,降低乘机费用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深度思维实验室”测试平台发布

    谷歌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子公司“深度思维”日前推出一款称为“深度思维实验室”的新3D虚拟世界平台,可供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并随意修改。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一个以浮动圆球形式存在的人工智能体,可感知周围环境、四处移动并执行简单的操作。经由一种接受正面奖励的机器学习形式,它可被训练执行各种任务。该平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学习的。

    前沿探索

    一次注射能维持5天正常血糖水平

    一种由全新方法合成的不含抗原的糖尿病药物问世。在小鼠实验中,一次注射就能在5天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而原来的药物只能维持6小时。其不但能大幅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作用时间,还消除了患者体内有预存抗体导致的药物副作用。

    “W7-X”仿星器磁场强度达设计峰值

    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证实,核聚变装置代号“W7-X”的仿星器能产生与设计值几乎完全一致的高强磁场,误差不到十万分之一。这一结果成为验证仿星器用作核聚变模型的关键一步。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