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8日 星期四
技术到海安 废料变“新宠”

    科技日报讯 (实习生邓凯月 记者张晔)不怕火烧,不沾细菌的无机(纳米)纸。色彩绚丽,永不变形的微晶玉石,1分钟精准鉴定地沟油的试剂盒……12月3日,第三届“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暨高端制造投融资论坛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来自中科院35家院所的120名专家,带来了100多个科技项目,期望在海安“扎根”。

    一堆价格低廉的石材废渣,施了技术“魔法”后,摇身变为兼有大理石的“丝滑”和钢铁般“身躯”的材料新星。大明新材料董事长杨玉峰笑称,“是科技,让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前几年,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发成功5G微晶材料。技术很成熟,却迟迟没有走出实验室。2013年,研究所与海安大明玉新材料公司成功对接。短短3年,微晶玉石成功投入生产线,形成年产5G微晶石板10万平方米的规模,年销售收入突破1个亿。“这次,我们也来海安寻知音。”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项目主管王筱蓓告诉记者,该所研制新型耐火纸可像普通纸一样书写、复印、归档,还可以用作抗菌要求较高的病历纸、票据,甚至是钞票和文物保护。

    “海安企业与中科院的合作就像‘串珍珠’,一项接着一项。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中科院当作‘金山富矿’,纷纷到中科院‘淘宝’。”海安县县委书记陆卫东告诉记者,目前,中科院已有34个项目在海安县落地生根,更多的项目正在播种。

    在推动科技兴县过程中,海安县首次运用 “保姆式”科技服务。定期向中科院各院所寻求最新成果,专家与企业精准对接,及时、准确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目前,海安县(区)机关参与组织对接活动130余次,30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50余家院所开展对接,共享科技福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