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鄱阳湖工程”)的反对意见,江西省并不陌生。事实上,关于鄱阳湖工程,江西省一度推进得不顺畅。
2002年的全国“两会”,来自江西省的40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当时的方案为“建坝”,主要思路是“驭长江水于湖口之外”,强调工程在“发挥防洪、航运、渔业和发电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但是,因认为该工程会影响生态环境,不利于下游省市防洪、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国家有关部门主张“湖控工程”缓行。
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到鄱阳湖视察时嘱托江西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江西省主要领导将“一湖清水”的说法植入江西发展规划,将“湖控工程”改为生态工程,试图用环境因素撬动鄱阳湖工程推进之路。
将“建坝”改为“建闸”,提出“调枯不调洪”新理念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方案,依然遭到了专家、国家有关部门甚至下游省市的反对,再度搁浅。
2010年,江西省推出了新版的水利枢纽工程计划,主要提出了修改方案: 取消发电功能;上交闸调度权,便于水利部和长江委进行全流域调控。江西省为了通过水利部和发改委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的审查,聘请6位院士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相关课题进行论证。经过妥协,最终,江西省将该工程推进至水利部和发改委的前期审批程序。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提出,请江西省转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后,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指出,不能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一个区域性工程。他认为,如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开建,“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洞庭湖建闸”。水利工程接连蓄水,将对长江下游产生较大影响。他建议,对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全国一盘棋,不能各扫门前雪。
九三学社在其官网刊发的《我们对鄱阳湖口建闸工程的看法和建议》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停止当前仅水利部门和江西单独主导的鄱阳湖工程,将鄱阳湖问题放到长江大保护层面进行研究,有更多环保、林业等多学科参与,统筹解决水资源、防洪和生态问题。”
然而,结合十五年来工程的推进过程,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南昌大学教授胡振鹏指出,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从来就不是江西省能够单独主导的。
“这样的大型工程,国家有严格的基本建设程序。”胡振鹏解释,《水法》规定,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应该纳入流域综合规划。如果流域综合规划没有这一工程,“谁也不可能在这个地方建工程”。该工程之所以能够提上议事日程,是因为2014年,鄱阳湖工程被纳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规划安排。
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同样也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规划。国务院在批复中表示,要“重点研究、适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胡振鹏表示,“江西省或者水利部,都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主导这么大的一项工程。”
(科技日报北京1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