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的快递小哥为啥准时又快捷?阿里巴巴对实体制造业有什么帮助?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当下,数字经济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何种变化?12月3日,在2016中国(苏州)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大会上,一批互联网企业和专家分享了如何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红利。
自2013年起,一股大数据热潮席卷全国,各地纷纷腾“云”而起,争先走进数据时代,然而云计算和大数据该如何开放应用实现价值,真正从“云”端落地,成为待解课题。
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将趋于普遍性的数字化留痕,这就产生了海量的大数据。“大的数据中心会越来越集中,但是产出已经开始分散化,我们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分享经济使所有的参与人都在分享,它会获得它的平均利用率,所有的人通过分享获得产出。”
这一观点获得了阿里集团副总裁孙炯的认同,他举了一个例子:浙江云栖小镇有一个创业者发明了一种纠正小孩写字姿势的笔,只要姿势不对,就写不出来。但这个很好的创意,却很难变成理想的产品,材料、价格等成为制约因素。通过淘宝的众筹平台分享后,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支持,接下来再通过富士康这样一个强大的制造企业,来分享它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能力,最后成功地帮助创业者对这个产品进行优化,上市后很快就实现1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
大数据不仅让创业者通过数据分享获得成功,也让每一位普通人在不知不觉中获益。
“我们的配送员每天出去要送一两百单,它的路径是什么,每次出去带哪些商品,先送哪家后送哪家,所有这些都是数据指引的。如果没有数据帮我们的配送员规划路径,一天可能只能配送五六十单。但是在我们的大数据的帮助下,他每天的效率可以提升一到两倍。” 京东集团副总裁何刚介绍说。
“滴滴对后15分钟的交通出行需求预测准确率已经超过了85%。”滴滴出行董事朱啸虎说,通过出行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拼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滴滴可以做到准确的提前调度,每天帮助超过两百万人次拼车、上下班,从而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孙炯告诉记者,阿里集团已经把大数据算法成功用于传统制造业并获得成功。他们与苏州协鑫、科沃斯等企业进行了合作,通过对制造环节整个过程进行数据研究,来找出可以优化的环节,来提升成品合格率。
国信优益CEO王亚松认为:“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应与产业进行融化,更多地汇集整合政府、互联网、行业、企业自身的数据,找出传统企业升级转型的需求。”企业转型升级分为原基础上的优化改良和新产品的创新,而这两点都需要对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反映有深度、精准的把握,才能产生对产品研发、产品创新的思路和速度。
孙炯也认为,未来的制造业的转型是应该从消费需求出发。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创新企业、制造业进行数据的分享,精准把握消费需求,重新打造生产和供应环节,让企业跟消费者能够接触的更加紧密、更加密切,制造业就能制造出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以大数据指引产业发展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作用于大数据发展,真正实现大数据与产业的融合。
(科技日报苏州1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