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4日 星期日
吃肉不再“杀鸡宰羊”
——实验室培养的肉品有望走上餐桌
利用火鸡干细胞分裂培育鸡肉
图片来源:《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网站

    本报记者 聂翠蓉 综合外电

    香喷喷的烤火鸡是感恩节的主打菜。刚刚过去的感恩节,保罗·莫兹扎克发出了与众不同的感言:感谢人们终于接受他“在5000加仑罐子内培育火鸡肉”的伟大想法。

    莫兹扎克是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家禽学教授,专门从事在实验室长颈瓶中培育家禽肌肉细胞的研究。他的“细胞农业技术”研究理念,已被该大学纳入前沿专业。根据该理念,到2030年,餐桌上的动物蛋白将通过生物反应器生产提供,未来动物养殖或将被全面取代。

    “人工培养肉质”受追捧

    莫兹扎克的理念也被称为“体外肉质培养”。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近日报道,2013年,荷兰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参加英国的一档电视秀,他利用生物技术培养的肉为原料,制作并吃掉第一个“人造肉汉堡”。背后的实验成本高达30万美元,还好,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提供全程赞助,“体外肉质培养”技术得以瞬间传遍千家万户。

    环境保护者和动物保护者以及一些投资人,开始关注并推动该技术发展。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比农场养殖宰杀更有优势。英国一位农业生态学家汉拿·托密斯陀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牛肉能减少养牛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下降比例高达90%,并且能减少养殖土地使用面积99%。而超过半数的素食主义者也表示,愿意食用来自实验室的肉制品。

    莫兹扎克坚信,人工培养肉的价格会逐渐下降到与传统肉制品相抗衡的水平。原因之一就是,人工培养只产出能够食用的肉,而传统养殖则要为骨骼、消化道和其他没有食用价值的部分提供营养,造成很大浪费。莫兹扎克表示:“几年之后的超市中,人工培养肉制品价格或将与传统肉制品齐平,至少不会更高。”

    几个细胞即可替代一个养鸡场

    莫兹扎克选取只有橡皮块大小的鸡胸肉,从中分离出一种被称为“卫星细胞”的干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形成肌肉纤维。放入温度合适的培养皿中,并提供葡萄糖和氨基酸,每个“卫星细胞”能在三个月内分裂75代,获得的肌肉纤维能烹制成海量的“麦乐鸡”。这意味着,几个细胞就能替代一个传统养鸡场。

    今年夏天,莫兹扎克受邀参加了“新丰收(New Harvest)”组织举办的会议,许多有想法的人展示了实验室培育的牛肉、明胶、蛋清还有牛奶。

    实现商业化尚需时日

    虽然呼声很高,但实验室肉制品走上商业化还需等待。在“新丰收”大会现场,美国泰森食品公司的胡尔兹·史密斯向与会专家询问:“谁的研究能立即投入大规模生产?”结果没人举手。

    莫兹扎克的研究团队在塑料瓶内侧只能培养薄薄一层细胞,如果太厚,营养物质无法送达。这种方式培养一块火鸡鸡胸肉,需要用到11340个塑料瓶以及34000美元的培养液;“孟菲斯肉厂”利用牛的干细胞培养碎牛肉的成本高达每磅18000美金;“现代牧场”公司则宣布,放弃曾大肆宣传的实验室牛肉片计划,转而研究如何合成价值更高的皮革。

    莫兹扎克表示,之前还算火热的几年,没有任何人资助他的研究,直到今年初,他才从“新丰收”获得11.88万美元,用于为其他研究者提供“种子”细胞。不久前,他与塔夫茨大学生物制药工程师大卫·卡普兰达成协议,为其提供“种子”细胞,以帮助卡普兰培育呈三维生长的肌肉细胞,克服体外肉质培养的技术难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