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德·姜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成了电影《降临》,图为该电影海报。 |
你是否能意识到,我们使用的语言,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和对世界的感知,同时影响着我们的生命活动?
你是否曾想象过,假如已预知了一生的故事,你会怎样度过这一生?
特德·姜的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将这种幻想以具象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并指出了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性:“过程”即是存在的目的。
当因果不再是语言的必需
《你一生的故事》创造了一种全新语言系统——“七语”。与人类的线性语言不同,“七语”有口语和文字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七语”的书写更像是平面上由语词组成的“意义群”。词与词之间没有因果逻辑的排序,可以被任意阅读、任意支配。
线性语言习惯导致我们非常重视语言的逻辑结构,而当语言以非线性的平面形式彻底被摊开——不能从头至尾地“读”,只能一目了然地“看”,也就无所谓阅读顺序。语言作为意识的载体,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果因果逻辑不再是语言的必需,那么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那时,一件事的因果关系不再重要,目的才最重要。
开始之前便知道如何结束?
思考方式影响语言,但语言又会反作用于思维,它多多少少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特征。
想象一下,在我们惯常使用的线性语言体系中,未经组织成型的语言,其最初的形态是什么样的?那是我们诉诸脑海,未经因果逻辑雕琢过的意识碎片,它们浮沉在头脑之中,有着无限种组合方式,也有着无限种被实现的可能性。一旦诉诸语言,其他的可能性就被瞬间消解。
线性的语言习惯导致人类发展出前后连贯的“因果论”世界观:我们依照先后顺序来感知事件,认为一个事件引发另一个事件,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世界是由过去发展到将来。而当语言学家露易丝逐渐掌握了“七肢桶”非线性的语言习惯,她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另一种以“目的论”感知世界的方式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你同步并举地考虑到一个事件所包含的各种“要素”、各种可能性,于是必然会选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去达成它的目的。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你考虑到的这些“要素”和可能性,必定包含了这个事件的初始和终极阶段——这形成了一种超越时间维度的语言哲学观。
在开始之前,你便知道了它将如何结束。
过程即存在的目的
于是,在你做一件事之前,已经预先知道了结果,你将会以怎样的态度去完成?
特德·姜在后记中写道:创作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想“描写一个人面对无法避免的结果时的态度”。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平静地接受,全身心地融入,按部就班地活下去,直到彻底理解这种必然性。
在小说中,当露易丝逐渐掌握了“七肢桶”的语言,便开始以它们的方式思考问题、感知世界。她预见到了自己此后的一生:和她一起研究“七肢桶”的物理学家将成为她的丈夫,他们将会有个女儿,再不久,他们将分开。在她的女儿长到二十五岁的时候,将会死于一场山难。
当过去和未来尽收眼底,她带着关于未来的“记忆”,仍然满怀深情地走向注定要离开她的丈夫,从没有试图违抗命运改变未来。对此,作者这样解释:“当你用目的论视角看问题时,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尽管明了所有可能性,尽管拥有‘自由意志’,但只能做出唯一选择。因为你清楚,其他选择都让你觉得比那‘唯一选择’更糟。”
这是近乎东方式轮回禅意的人生哲学,即使我们无法拥有“非线性”的思维习惯,也未尝不可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人生之路。须知,很多时候,是命运在给我们提供选择,不是我们能够选择命运。对很多人来说,在人生际遇的重大关口,不过是一程一程地走下去,走到哪里算哪里,碰上什么算什么。这样未尝不好呢?或许等你能够穷尽自己这一生的故事,也会悟到,无所谓“因”与“果”,过程即是存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