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小楠 肖建喜)11月18日,作为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迎来了建校60周年纪念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诞生于1956年,其前身是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是我国近代史上办学最早、设施最完备、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所五年制中医药学校。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介绍,经过60年几代人的努力,学校目前已形成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支撑、以学科梯队建设为关键,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尤其在开展岭南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成为学校科研的一大特色。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牵头的“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终身教授王建华团队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袁浩教授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同获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外,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是此后全国唯一继续从事青蒿素系列研究的科研团队,80岁高龄的他至今仍然坚守在抗疟第一线。该团队研制的青蒿素复方抗疟药被确定为国际抗疟疾一线用药,其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尤其近5年来,该校科研综合实力有了大幅提升,据统计,2011至2015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2478项,项目总经费5.47亿元,项目数和资助经费较上一个5年分别增加19.77%和56.29%。其中国家级项目344项,包括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课题7项,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0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省杰青项目3名。汤森路透今年7月15日数据显示,该校临床医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学校在关键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