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
“无论是逛超市、交电费,还是吃饭、看电影,我都不怎么带钱,只带手机。”正在哈拉雷市区一家超市购物的市民塔万达告诉新华社记者。只见他选好自己需要的商品后,在收银台掏出手机,输入超市收款点的代号和付款金额,不到1分钟就完成了支付。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津巴布韦人的消费习惯。如同在中国人们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工具一样,在津巴布韦,许多人也开始通过手机支付消费款或转账,用现金的少了,签支票的少了,“刷手机”的多了。
过去两年,津巴布韦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平台,在许多超市、餐馆、百货商店、政府收费窗口,都会挂有一个写有5位数字的牌子,这是该收款点的代号,付款人只需要将该数字和消费金额输入手机,即可完成移动支付,非常方便快捷。
据津巴布韦邮政电信公司提供的数据,仅2015年,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就从490万增加到730万,增长了近50%;终端商户数量达到3.3万多家,同比增长52%;全年交易金额约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津巴布韦全年GDP的约5%。
对移动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津巴布韦电信专家奇卡达雅撰文指出,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日益普及的移动通信网络和便捷的操作过程。他认为,以前电子银行等服务由银行提供,操作过于繁琐,收费也十分高昂,让人望而却步。
在哈拉雷市区开店的拉奇也认为,津巴布韦人之所以快速接受移动支付,是因为这给他们带来很多便利。“无论我在哪里,如果你决定给我付款,钱就会‘找’我,我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取出这笔钱。而如果你从银行转账或者签支票给我钱,你必须知道我的住处或工作地址才行。可以说,移动支付有更好的私密性和更高的效率。”拉奇说。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也为津巴布韦缓解现钞紧缺的窘境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2009年,津巴布韦在经历恶性通胀后弃用津元,转为流通美元等外币。2015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低迷和贸易收支恶化使得美元等外币供应短缺,许多银行也纷纷设置取款额度限制,导致出现“有钱在账户却花不出去”的局面。移动支付并不需要通过现钞完成,只是资金在账面上的划转和交易,这也成为很多津巴布韦民众热衷于使用这种支付手段的一个原因。(据新华社哈拉雷11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