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记者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悉,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浩同学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作为江苏省首位获此殊荣的高职生,王浩将其成绩归功于学院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发展模式。
王浩就读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大二时,他进入了该系的特长生工作室进行学习,并掌握了更多技能。从最初参加校内的职业技能大赛开始,到全国性的大赛,他屡屡杀出重围,摘得各类奖项。“在我们学校,只要想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王浩说。
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工程领域,教材更新速度赶不上技术发展速度的创新产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内IT行业领军企业——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C)合作,在校内选拔优秀学生组建“精英班”,联合培养网络工程精英人才。“精英班”的授课教师队伍由学院专业教师和H3C技术专家、培训讲师组成。来自企业的教师和企业认可的教材可以把最新科研动态、科研成果的信息带进课堂,介绍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实践应用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此外,学院还为学生配备开放性实验室,学生都可以在实训室里使用设备、仪器进行实操训练,管理也完全由学生负责,同时打造技能孵化基地—NET社团,让学生接受大量技术类服务、提前接触最新设备。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电子产品开发工作室”则选拔出了一批动手能力强、专业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在这里,学生们自己设计出了远程开关电灯、热水器等产品。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雷超是“朱越奇嵌入式开发特长生工作室”的一员,谈及三年工作室的学习和实践,雷超感慨颇多,“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实际科研项目的研发、试生产机会,让我们真正参与其中,对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培养了我们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极大兴趣。”在朱越奇看来,工作室让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得以激发,从而发现不同学生的专长所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出技能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创新型人才。工作室还自筹资金购置了大量先进大型研发设备,让学生可以在较完善的平台上,实现自我充实、自我开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志良表示,当下,人才培养正从大众化迈向个性化,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系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持久发展力。“我们学校的精英班、工作室等培养方式,为人才培养打上‘个性标签’,培养出一批技能突出、技术过硬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