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喀什,摩洛哥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因为7号刚刚开始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惹人关注。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北京,《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6)》(简称《绿皮书》)一书发布。
“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重在落实《巴黎协定》相关内容,而如何落实,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这也是选择此时发布该书的用意所在,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绿皮书》副主编、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陈迎说。
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不是气候谈判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巢清尘说。
巢清尘表示,此次大会是《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会上,各缔约方将围绕落实《巴黎协定》的具体问题,增强2020年前气候行动力度,以及各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情况等展开磋商。
“《巴黎协定》虽然确立了未来国际气候治理的总体框架,但如何落实仍需要就一系列具体问题开展精细化、规则化的谈判,各方在关键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这也正是此次马拉喀什气候大会的主要看点。”陈迎说。
陈迎介绍,此次大会将继续探讨如何增强行动以实现2020年前减缓、适应、资金、技术支持与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同时,《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15日启动,届时将探讨落实《巴黎协定》的具体措施以及部分尚待明确的议题,包括2025年后如何提升气候资金的承诺,2050年长期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战略,以及增强2020年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雄心的五年评议机制。目前已有97个缔约方批准了协定,其碳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3%,其他尚未批准的国家需要尽快完成国内批准流程,促进《巴黎协定》的落实。
《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框架,此次大会需要推动各国在此框架下将气候承诺转化为实质行动,并逐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信心。
“提升信心最明显的莫过于将温升控制在1.5℃范围内。科学研究表明,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范围内地球各系统要承受的气候风险要远低于2℃。当然相比于2℃目标,1.5℃目标对全球减缓行动的要求更为严苛。”巢清尘说。
她表示,尽管在《巴黎协定》中各缔约方承诺了各自到2030(2025)年的减排目标,但相对于实现1.5℃目标而言仍有很大的差距。多家研究机构的模拟研究表明,如完全执行当前各国家自主贡献意愿(INDC),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范围为2.2℃—3.4℃。截至2025年,实现当前INDC的减排承诺后,2℃温升目标下全球仍有467GtCO2(万亿吨CO2当量)的排放空间,1.5℃温升目标下全球仅剩17GtCO2。到2030年,基于INDC的排放已经超过了1.5℃目标的排放量。
在巢清尘看来,按当前的路径来看,若想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的范围内,全球不仅需要立即行动并采取强有力的减排、脱碳和固碳措施,在2100年前,还必须实现负排放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1.5℃目标不仅是全球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也是开启未来世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科技日报北京11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