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约翰·斯·奈特新闻学者安华·童(左一) |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姜 靖
上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新赛季开赛。本赛季期间,NBA Digital与Next VR合作,每周将至少提供一场虚拟现实(VR)信号转播服务。“这是所有职业赛事体育联盟中首次使用固定周期的VR信号转播服务。”NBA代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NBA会以180度的效果对比赛实况进行流媒体传输,观众可以转动头部来跟随球员们的移动。另外,180度显示的则是比赛的实时统计数据图表。除了常规的比赛内容外,观众还将观看到中场休息表演和赛前热身等花絮,仿佛亲临现场一般。
从“看新闻”到“带你进入新闻现场”
“观众从过去的‘看新闻’到‘被带入新闻现场’”,美国斯坦福大学约翰·斯·奈特新闻学者、VR新闻传播领域专家安华·童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说,“这是VR视频与传统报道最大的区别。”
2010年,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高级研究员罗尼·德拉佩纳,首次用“沉浸式新闻”的概念来定义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新闻:“一种使观众能够对新闻中的故事或场景,获得第一人称视角体验的新闻生产方式。”
安华表示,虚拟现实技术带来了全新的讲故事方式,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这在演唱会和体育赛事报道中尤为突出。虚拟现实报道还会让受众产生同情心,如战争题材的新闻报道,能让受众更加同情新闻里的人物。
当人沉浸在虚拟现实世界时,很容易忘记其实自己是在现实世界的客厅里。当看到自己支持的国家拿到金牌或看到精彩的画面时,可能会激动的手舞足蹈,甚至一不小心掀翻桌子。
如果说,去年当《纽约时报》、美国广播公司、《今日美国》等推出VR报道时,VR技术还被看成少数媒体“高富帅”的玩具。安华说:“现在VR技术已成为媒体吸引受众的一个强大工具。”
不能让新技术掩盖新闻价值
安华介绍,媒体要生产360度虚拟现实(360 VR)视频,需要一个球形摄像机,以拍摄不同角度的视频。在后期制作中,还需使用一种特殊的软件,将所有这些视频“缝合”在一起。
从技术上看,这与传统视频相比有些复杂,但现在球形摄像机和视频拼接软件,以及可选择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操作,成本也逐渐降低。他举例说:“如果媒体公司打算制作360 VR视频,技术培训时间不超过1周就能掌握。”
不过,安华表示:“必须正确使用这项技术,不是将其作为一种技术创新,而是作为一种真正的媒体,避免出现技术创新掩盖新闻价值的现象。”
由于重大新闻事件十分有限,后期制作耗时耗力,VR新闻选择倾向于清晰度高、接近性强的内容,造成新闻价值的时新性、重要性和显著性不足。如澎湃“全景现场”中的醍醐寺珍宝展全景新闻,由于游客和展品展柜静态画面清晰度差,缺乏对用户关心的展览主题和珍稀展的介绍,使得新闻报道成为单纯的VR体验。
“要让新闻价值借助新技术更好地体现,而不是被新技术掩盖,这是VR新闻获得流量的关键。”安华强调说。
如何讲好故事仍是最大挑战
安华还指出,不是所有的新闻类型都适合利用技术来展现。
“目前来看,图片和视频较文本形式更适用于VR技术。在虚拟现实中,新闻图片创建是有趣且容易的。首先,可以用一个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创建球形全景。然后,将其放进一个互动式地图中,这可以让用户沉浸其中。此外,VR技术也可以在文本或音频中使用。例如,制作关于成千上万人在巴黎参加一个抗议活动的新闻时,可添加声音,制造音频气氛。”他说。
“记者得问自己:为什么要使用VR技术讲这个故事?假如记者做不出令人信服的VR内容,公众将很快感到无聊。”安华说。
在安华看来,跟传统新闻一样,在信息获取日益广泛便捷的时代,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新闻故事吸引受众,仍是VR新闻面临最大的挑战。为此,“从计划拍摄一个360度的新闻报道起,你必须铭记一点——用户就在现场,拍摄者必须慎重考虑把摄像机放在哪里最好。”
“讲好故事,后期的编辑处理也很重要。”他说,不能像编辑传统的二维视频那样编辑VR视频新闻。例如,编辑进展得非常缓慢。还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让观众感到不舒服。需要注意的是,在虚拟现实仿真画面中,如果画面移动太频繁,会使用户觉得恶心等不适。
古老新闻业,能否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焕发新生机?在安华看来,关键还是“如何通过技术革命改写造就其生存DNA的‘生命链’,从新剪接甚至重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