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慧友
没有鲜花,没有展览,没有盛大的开幕式。2016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着实低调。
10月25日,在长沙举行的简短的2016科交会主体活动上,组委会精炼地晒出今年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的成绩单。晒完仅10分钟,科交会便迅速切换到“实战”模式:密集展开为期两天的11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专场活动。
今年是中国(长沙)科交会举办的第10年。与首届科交会人山人海的开幕场景相较,人们不太适应:从“扬”到“抑”,科交会这是啥套路?
成果转化内需倒逼办会模式“形变”
“2007年12月6日,第一届科交会在长沙高新区启动。65家市外高校参加科技成果展。100余家高校共发布5000多项成果与技术。开幕式当天有3000多人出席,展期有近5万人观展。”当回忆首届科交会的情景时,长沙市科技局总工程师盛湘饶如此描述。
这样的高调办会,持续了七年。科交会逐渐扬名国内外。
“七年之痒”刚过,科交会跃跃欲试转型。隆重办会外,首次带着一帮企业家,从长沙走出去,直奔北大、清华等全国名校,进行成果“相亲”,成效良好。
去年,科交会180度转型,尝试打造365天不间断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它将集中办会,分散到全年不定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对接。用长沙市科技局局长赵跃驷的话说,啥时候有成果转化的强烈欲望与需求,啥时候就来场说办就办的交易会。
“形式换了,场面小了,但科交会本质没变,就是想方设法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赵跃驷说。
办会之初衷,源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调研后的发现:诸多优秀成果被束之高阁,科技企业欲求得不到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成果交易量太少。亟须搭建一个有影响力、有交易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
在科技部、教育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科交会平台被迅速搭建。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经营下,科交会成为了长沙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带动了市内成果的转化,也激发了越来越多市外成果来长转化的热情,科技成果的成交量与成交额显著攀升。
“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高调办会很必要。要转化,必须先展示,才可能促成交易,提高交易量。故而前期,我们着重培养大家进行成果交易的习惯。现在,‘量’起来了,我们想探索‘质’的提升。”赵跃驷说。
赵跃驷所说的“质”,强调的是成果必须“下沉”,与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紧密联系,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并最终形成商品。当成果交易产生的结果最终能换成钱,转化的质量方为上乘。
基于“质”的需求,科交会在探索长沙优势产业基础上,开展专业化对接。赵跃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明年4月,他们拟筹办一场集聚全球顶级专家,聚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网联汽车等先进技术的对接会。这是缘于长沙在智能制造、汽车生产等领域,有深厚的基础。
“科交会先高调培养大家的交易习惯。现在低调求‘质’,把成果转化与交易做得更实。并不突兀。”赵跃驷说。
技术转移机构促成果“墙外开花墙内香”
“你可以做个统计,就一个地区的异地成果转化来说,有技术转移机构,和没这类机构的,其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会有很大差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立伟说。
成果转化有“求近”效应。离成果越近的地方,越容易获得转化机会。异地,特别是远距离成果转化,难度相对较大。
长沙科交会在举办和探索中,“摸”到了一张促使成果“墙外开花墙内香”的“王牌”——以政策扶持促进市外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建立,为异地成果在长沙转化安个家。
2008年科交会上,长沙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签订了首批科技合作协议。随后,该市从政策与资金上积极支持市外高校在长设立技术转移机构。2011年,长沙成立了首家跨地域“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长沙联盟”,探索跨区域性、集成性技术转移合作模式。目前,已有22所国内外高校在长组建技术转移中心,在成果推广、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这些技术转移机构的建立,促成了大批市外高校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长转化,解决了一批制约长沙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浏阳市是全国有名的“花炮之乡”。烟花爆竹运输专用车辆的防爆功能欠佳,一直是该市烟花爆竹企业头疼的老大难。北京理工大学应用自身在烟花技术、阻燃材料、车辆工程、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主动谋划,与当地花炮企业合作,成功研制出防爆型烟花爆竹专用运输车。
湖南恒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因华南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技术输入,从濒临倒闭中起死回生。校企共同开发出国内技术领先的高光热敏材料,新增一条年产5000吨、年产值1亿元的高光热敏材料生产线,新增利税50万。(科技日报长沙10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