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航天高科技让舞台表演更炫更酷更精彩
本报记者 刘 莉 游雪晴

■科技文化融合发展

    两位小提琴演奏者分别站在两个1米2见方的活动台上,活动台按照之前设计好的路线在舞台上由激光导航自由活动。“以前都要在舞台上先挖基坑、铺轨道、铺线路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而且线路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的技术不需要轨道,车台可以在整个舞台任意活动。”来自浙江大丰的工程师张航耐心地给观众讲解着他们自主研发的激光导航万向车台。日前,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西安开幕。众多高科技演艺装备亮相艺术节系列活动——演艺博览交易会。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国是演艺装备生产消费大国,特别是2000年之后,剧场的建设进入高潮,对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这三类演艺装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些年我国演艺设备生产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很明显。朱新村举例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80%的灯光设备来自国外,2014年南京青奥会80%的灯光设备则为国产。刚刚结束的G20峰会文艺演出中的灯光也基本都是国产。“目前我国灯光领域和国际水平是同步的,还有大量出口”。

    北京北特圣迪的3D4轴无轨数控飞行表演系统也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通俗的说,这是一套威亚系统,可以把演员或装置吊在空中进行表演。但与一般的威亚只能平面移动不同,这套新设备能让吊起的演员根据电脑中设置的路线飞舞到舞台空中的任意角落。北特研发部经理张红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这套设备已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中心的剧场中使用。演员飞舞在观众席上空做各种高难动作,让演出更加精彩。”与之相配的灯光追踪系统也是自主研发。工程师赵金鹏介绍说,光控制器通过解析目标位置信息,能在1毫秒内完成所有灯光的运行学逆解,实现对舞台内快速移动物体的动态追踪。

    张红强告诉记者,很多演艺装备技术都是航天配套技术民用的结果。他所在的公司也承担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厂房升降推拉大门控制改造工程等众多的航天配套工程。他们的公司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初依托的就是一些航天配套技术的民用化,比如将火箭运往发射台的移动平台技术、数十米高、数十吨重的测试厂房开关控制技术等。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说,演艺科技是应用型技术,能够迅速吸纳改造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为演出提供艺术创新和突破的硬件依托。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演艺场馆中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层出不穷,正在悄然改变舞台的传统面貌。

    “现在越来越多的剧院场馆积极使用高科技的演艺装备。科技与艺术相结合能给表演带来美轮美奂的感觉,但不可过度过分,科技和艺术一定要结合,互相促进。要避免唯技术的状况出现。”朱新村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