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太谷县玛钢管件年产量依然可以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电力金具年产量更是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9月29日,太谷县铸造业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闫峰兵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玛钢铸造产业是太谷的传统产业,历经多次市场洗礼,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产业特色——
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大,全县12家玛钢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年出口玛钢10万吨,形成了以玛钢管件、沟槽管件、电力金具、五金铸件等产品为主的玛钢产业集群。目前,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点1000多个,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2015年行业年产量52万吨,从业人员3万多名,上缴税收近亿元。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铸造产业技术体系,目前已有3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然而,在特色突出的同时,产业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闫峰兵介绍,全县100多家铸造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大部分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不能做到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的互补,在市场上形不成较强的竞争实力。对外不能抱团发展,对内却一直存在同质化竞争,并且多为家族型企业,管理粗放,在成本控制、新产品开发、销售手段、扩大生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如何让玛钢产业走出发展瓶颈?
太谷县政府对全县玛钢铸造业实施了“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玛钢发展战略:实行“三炉一线”改造,建成自动化造型生产线96条,完成了99台冲天炉改造;建成的太谷县胡村玛钢铸造园区,目前已有12家企业入驻;投资4600万元打造的玛钢研发会展中心,具备产品展示展销、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等功能。
与此同时,玛钢企业的经营者们也不断进行从产品到服务的提升。在产品上,由单一的玛钢铸造向球墨铸造、精密铸造、有色金属铸造等产业发展;在环保改造方面,摒弃冲天炉,采用电炉冶炼,退火炉改造从煤气发生炉改进到应用天然气。与此同时,政府对企业的发展开始转向引导和服务,通过成立太谷县铸造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性的产品展示会、学术交流会,促进企业经营者提升经营理念,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并在全行业实施“技术改造、规范秩序、产品升级”3大工程,推广清洁节能型新工艺、开启自动化造型线上马热潮,开发出了10余类新产品,使玛钢产业逐渐进入了创新和提升阶段。
“我们要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玛钢企业。”山西卡耐夫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永军告诉记者,为了错位发展,公司将产品逐步定位在相对高端的消防器材管件,致力于以质量、品牌优势占领市场,但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对消防沟槽管件做的都是百年预算,要求高,投入也高,鼓励“工匠精神”,但国内市场目前打的还是价格战,劣币驱逐良币,卡耐夫的高端产品在价格战上没有优势,这种市场环境客观上打压了“工匠精神”。周永军说,国家鼓励以“工匠精神”打造企业精品,首先还是要培育适合“工匠精神”生存的市场环境。
同样是追崇“工匠精神”,太谷县兴龙铸造有限公司走的是技术创新之路,上马的覆膜叠箱铸造再生利用一体化全自动生产线,以覆膜砂为原料生产的管件,光洁度好,达到了精铸水平,生产成本低,今年被中国铸造协会评为“优质产品”。业内“老牌企业”太谷西蒙铸锻有限公司则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管件专利技术,能生产出几千个品规系列的管件、铸件、导轨连接件,同行业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