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实力是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标志。其中,科技实力居于根本地位、起着基础作用、发挥引领功能。
我国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首先要在形成与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甚至超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科技实力上下足力气、做好文章。
那么,衡量科技实力的标准是什么?国内外有不少评价指数,林林总总,角度各异。总的看,数量、质量是两大主要评价指标,投入、产出是两大主要评价方向。
投入要看数量和质量,产出也要看数量和质量。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无论是科技投入,还是科技产出,数量都已不小,现在关键是看质量。
是不是数量就不重要了呢?不是。一段时间以来,舆论有“否定”数量的倾向。诚然,我们已发展到需要更加注重“质量”的阶段,不能过多强调“数量”,但否定“数量”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提升。当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科技需求“量大面广”,无论投入还是产出我们都还有相当差距。
以科技投入为例,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已从2006年的1.39%提高到目前的2.1%,总量超过1.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应该说量已不小,但与创新型国家还有差距。国际上创新型国家这一比例大都在2.5%以上,韩国、以色列高达4%以上。未来几年我国这一比例要提升0.4个百分点,难度不小,有赖于政府引导和企业、社会更多投入。
与科技投入产出数量相比,科技投入产出的质量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心。我国不少科技指标都已居于世界前列,科技投入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等位列国际三甲,科研水平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部分成果已真正进入国际领先方阵,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从跟跑转向并跑和领跑,成就世所瞩目。成绩固然可喜,问题也很突出,我国科技发展在提升质量上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提升质量体现在科技投入上,关键是要“调结构”。目前,我国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不到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5%左右。我国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已多年超过70%,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企业在原始创新上的投入比例差距还相当大。把科技投入结构调优调好,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关键。
提升质量体现在科技产出上,关键是要增强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我国科技基础仍然薄弱,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亟须从根本上改变。虽然我国专利数、论文数等在全球都已位居前列,但具有国际顶尖水准的论文还不多,专利国际竞争力还不强。目前PCT专利大部分仍集中在西欧和北美等高收入经济体。近年我国在三方专利上增速较快,但在总量上与美国、日本相距仍较大。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正处在关键时刻,必须全力“滚石上山”,踢好“临门一脚”,加快我国科技发展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从跟跑为主向并跑和领跑为主的战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