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庆祝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所60周年
勇 于 创 新 铸 辉 煌
——纪念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所60周年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 戴国强

    1956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关怀下正式成立。中信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科技信息事业的开端。60年来,中信所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中信所文化,始终秉持“资源立所、技术强所、人才兴所、依法治所”的发展理念,不断以创新精神深化改革,使中信所的公益服务、决策支持、情报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让中信所60年辉煌不断

    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信所人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以服务科技发展为宗旨,以创新的精神描绘科技信息事业的蓝图,践行科技信息事业的理想。

    建所之初,中信所就定位“成为全国科技文献中心,为生产和科研工作服务”,并且做出了众多创举。1959年12月,我国第一个英文版检索刊物《中国科学文摘》(英文版)创刊。1962年,在全国的图书情报文献部门第一个成立检索工具书阅览室。编写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汉语主题词表》等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中信所是国家科技报告指定收藏的管理单位,国内最权威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美国政府科技报告等特色文献的收藏和服务中心。从60年代开始系统收集美国政府四大系列报告,已累计收集240万余份。“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已汇集各部门、地方科技报告6万余份。

    1957年12月,《科学情报工作》杂志创刊,开启了中国科技情报方法研究的大门。1959年12月,中信所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情报学教材——《科技情报工作讲义》。这都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对新中国的情报学研究、传播和应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965年5月,中信所就开始“机械穿孔的情报检索”研究,开创了我国情报工作计算机化的尝试。1974年参加“748”工程,系统开展“情报检索”和“机器翻译”研究。1978年12月,首次试验了我国“英汉题录机器翻译”,与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的“英汉题录机器翻译”投入试用。1983年,建立我国最早的联机检索终端。

    1980年,中信所的研究人员以超前的思维,提出开展“中国2000年”研究。这一研究思路被中央采纳,由马洪组织全国研究人员开展《2000年的中国》研究,是制定“七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重要参考文件,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1978年国内最早一批情报学硕士招生开始,中信所为全社会培养一大批情报学领域的高级人才。1979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科技情报局在北京联合举办我国第一个自动化情报和联机系统培训班。截至2015年,中信所共授予618人硕士学位。2002年,经人事部批准,设立国内首家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60年来,中信所先后9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两次)。正是这些创举,让中信所60年一路走来辉煌不断,树立了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情报需求变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政府深入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新的变化对科技创新情报产生了新的、更高的需求。

    “创新驱动”更需情报先行。我国科技发展正面临战略部署从“小局”到“大局”、科技创新依托力量从“小众”到“大众”、科技资源配置从“小投入”到全社会“大投入”这三大转变。同时,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从过去单一的“跟跑”已转变到“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的新局面。单纯跟踪国外发展态势汲取经验的情报与信息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是应将世情、国情、科情能够综合起来分析,在以往掌握情报信息优势的基础上,为决策者解决问题提供支撑,做好“参谋”;为科研人员提供科技动态、研判趋势,做好研发辅助工作。

    情报与信息需求的主体从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情报服务同样也需要面向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着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情报服务、产业竞争情报研究与服务等将会拥有更加广泛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情报机构将面临着为这些体制外的创新主体决策进行服务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情报机构可能也会面临帮助满足企业建立自身情报机构的特定需求。

    对中信所未来创新发展的思考

    中信所未来还是要以创新的精神来加强科技信息工作,这是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的必然要求。未来,中信所要以“一个智库、两个中心”的发展思路走持续发展之路。

    中信所要从战略情报提供向建设高端智库转变,全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科技智库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60年来,中信所一直把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作为工作主线。中信所的战略研究以跟踪、报道国外最新的科技与政策动态起步,描绘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把握时代脉搏,为决策者提供全球视野。逐步形成了“事实型数据+专用工具+专家智慧”的研究方法体系,为政府部门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支撑。中信所要以国家级科技智库为目标,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为核心任务,成为研究成果丰富多元、成果传播渠道畅通快捷、成果采用率高,政策决策者高度肯定、广大公众普遍认同的国际科技创新高端智库。

    中信所要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建立国家科技信息大数据中心。2015年中信所开始负责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工作,全面推进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中,将依托科技计划流程管理信息、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研条件、科技人才、科研诚信、科技报告等资源,构建面向各类科技活动主体的多层次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全国科技信息高度共享,提升科技管理、服务、传播和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全面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和发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以全面服务国家创新管理为目标,以支撑科技创新全流程管理和应用为核心,中信所将努力建成国家科技信息大数据中心。这些大数据将开启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重大时代转型和革新,推进科技情报工作的平台化、体系化和数据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可以实现情报的实时精准服务,支撑创新决策,为中信所打造国际创新战略高端智库助力。采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识别创新主体需求,可以优化科技情报服务模式和业态,提升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服务中心的情报产品生产与服务效率。

    中信所要建好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服务中心,构建引领创新发展的智能科技信息服务平台。2011年,中信所申报的科技情报行业第一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2015年中信所在下属部门中也专门成立了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实体。今后,工程中心应以信息资源建设的工程化和智能化为核心,从资源、工具与服务三个层次开展科技情报产品及支撑平台的开发,盘活中信所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工程中心要为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环境下的科技信息需求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和个性化服务,将中信所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嵌入到创新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工程中心将打造科技信息领域的知名品牌,并面向市场推广,提升中信所的全社会和行业影响力。

    回顾诸多辉煌成就的一个个历史瞬间,重温前人为中国科技信息事业所付出的智慧与艰辛,鼓舞我们拼搏奉献、勇往直前。

    展望未来,中信所将携手国内外同行,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创新的精神,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科技信息与决策支持服务,继续坚持“落实公益定位,坚持科学管理,服务自主创新,建设一流院所”的工作主线,向着“国际创新战略智库、国家科技信息大数据中心、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服务中心”的目标前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