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渤海上惊天一举意味着什么
本报记者 瞿 剑

    10月9日下午3时许,我国海洋工程的利器、世界首个7500吨单吊起重能力海上起重船“蓝鲸”号,在位于天津塘沽东南74公里渤海西部海域的埕北油田,成功起吊重达6000多吨的综合处理平台组块,开启了我国海上第一个对外合作油田“全科手术”式的升级改造。

    记者现场目睹了这蔚为壮观的惊天一举,并请专家解读其对我国日益走向海洋强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迄今最强悍的一艘起重船

    在飘忽不定的大海上,将接近两个篮球场大小、十层楼高的钢铁庞然大物稳稳吊起,再平移至数百米开外的导管架上,以毫米级精度准确安装就位,“这本身就是海洋工程能力的体现”。

    “蓝鲸”号作业总监刘克健介绍,该起重船从油轮改造而成,由中国海油旗下海油工程向全球港口机械No.1——上海振华港机订购,2008年交货。

    作为海工界传奇人物,刘克健接手过几乎所有等级的海上起重船,“蓝鲸”号是迄今最强悍的一艘。他解释,此前欧洲有14000吨级起重船,但那是双吊起重能力;若论单吊,“蓝鲸”号的7500吨为世界之最。

    凭这件利器,此次作业,10月9日下午3时开吊,第二天即安装就位,“蓝鲸”号的效率可见一斑。如果没有这样的起重能力,刘克健表示只有两种办法:要么平台组块拆分成更小、更轻的模块,分次吊装,增加成本,牺牲效率和效益;要么改吊装法为重量适应性更强的浮托法,然而后者并非无往而不利,比如此次作业的埕北油田,因船无法进入导管架当中去,浮拖法就使用不了。

    令人欣喜的是,“蓝鲸”号已“后继有人”——刘克健透露,振华港机的船坞里,现在还躺着一艘在建的18000吨级起重船,它出坞之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哥”,我国海工能力将再上新台阶。

    如此“全科手术式”升级改造是“世界首例”

    此次改造升级的埕北油田,已投产30多年,曾为昔日海上油田标杆;时至今日,其装备设施已到预计弃置时间。对这样一个海上老油田作“延寿”改造,安全吗?技术、经济性可行吗?

    海油工程项目中心总经理虞明星表示,此次除保留原有平台的导管架和甲板,埕北油田的核心设备、连接设备的电缆以及水下的海缆、海底管线等将全部更换。如此“全科手术式”的升级改造是“世界首例”。

    他介绍,通常海上平台的设计年限为15—30年不等,其目标就是在寿命期内“把可采储量尽可能多拿出来”;而为提高采收率对其进行延寿改造,是世界通行做法,当然这是建立在严格安全评估基础上的,比如此次保留的导管架+甲板。

    至于低油价大背景下尤受关注的经济性,据项目经理盛向明分析,改造完成后,这一开发30多年的老油田至少延寿20年,将累计增产原油约218万吨,相当于新发现一个千万吨级储量油田。新建一套海上平台,投资至少30亿元,而本项目为8.1亿元;工期则比新建节省50%。

    节省上千亿元的示范性样本

    记者注意到“蓝鲸”号右舷悬桥上一块黄色巨型标牌上的这样几行字:“‘蓝鲸’号船天价值2100000RMB;待机1分钟,损失1458元;珍惜时间即是创造财富。”

    每天210万元的价值是天方夜谭吗?刘克健告诉我们说不是:国际上像“蓝鲸”号这样级别的船,日租金达35万美金。所以跟陆上相比,海洋石油的“三高”(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属性其来有自;所以海油界人士无一不对“工期”一词敏感到变态,低油价如此、高油价亦然。

    事实上,“蓝鲸”号从出厂之日起就几乎“一天也没闲过”,8年来,印度、缅甸、沙特、卡塔尔等等,哪里都有它的身影。说它在赚钱的同时,代表中国海工装备扬名世界,是毫不夸张的。

    话题回到低油价时代的投资回报:埕北油田如此费钱、费心、费力地升级改造,值得吗?海油工程总裁周学仲这样回答:该项目将成为今后海上平台升级改造的示范性样本。

    怎么个“示范法”?中国海油方面表示,我国现有类似的海上平台数百座,仅渤海海域就有100多座,未来10年每年将有三到五座进入延寿期。按此改造,节省资金将达上千亿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