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华南理工:一流大学建设如何成就“传奇佳话”?
□ 华 轩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日前公布2016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显示,华南理工大学首次进入前300强,在国内上榜高校中位居第15名。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著称。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首次进入该榜,之后连续榜上有名,名次也逐年上升,显示出不断增强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人才强校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人才是一座大学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在华南理工,既有着建校之初40余名教授毕业于20多所世界名校的传奇,也有着2015年院士评选中广东省新增院士均是“华南理工人”的佳话。传奇与佳话的背后,是这所学校对于人才的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回忆自己来华南理工工作的经历说,最初他并没有立刻答应华南理工的邀请,因为需要巨额投入来建设实验室,应要求开列了一个仪器清单后,他便忙于其他工作。没想到一年后华南理工再次来函,说建设经费已到账,相应实验室已经腾空。被华南理工大学的诚意所感动,曹镛自此扎根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岭南大地上。

    如果说曹镛院士的加盟显示的是华南理工的求贤若渴,那十年后他的学生黄飞选择在母校工作则反映了华南理工的育贤能力。

    “我一定会回来的,这里更加适合我发展。”赴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时,黄飞这样决定。母校对自己的培养提升,导师的学术水平与人格魅力,不断提高的科研条件,团队的学术氛围,都坚定了他必须留下的信心。四年后,他婉拒了外籍导师的盛情挽留,应聘回到母校工作。如今他已有近20篇论文被ESI高被引论文收录,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而他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学校的培养。

    一年三学科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以及广东省“双高”建设为契机,华南理工大学面向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学科结构的调整优化,各学科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以国际上权威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排名来衡量,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三个学科领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先后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物理学三个学科也早已进入ESI排名,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数学等学科处于临界突破状态。一般而言,进入ESI排名的学科领域就意味着具有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而进入其排名前1‰则标志着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

    普遍认为,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就指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说到底,处于龙头地位的还是学科的发展水平。面向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将继续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着力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使得学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国际化建设成学校腾飞助推器

    2015年11月7日,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组建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在新加坡签署协议。目前,该研究院已经开始运作,将打造为区域发展的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聚集的高地。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办学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学校腾飞的助推器。除了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学校还建设了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中美创新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多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这些国际化合作平台成为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提高学科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科研及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学校全面实施本科生国际化培养行动计划和学生个人海外访学制度,并聘请大量外籍专家前来讲授学分课程和合作指导研究生,有力推动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目前,学校实现了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覆盖所有学院,每年出国交流学生超过千人。

    引领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的发展,对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着强大的引领与支撑能力。在多个场合,王迎军都说:“没有哪一所高校能像华南理工大学这样,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起到如此特别的作用。”这句话的背后,是数以百计的科研与转化平台在高效运转,是数以千计的专利技术化为生产力,是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在不断输送。

    在110多家国家以及部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了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珠海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等实体化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东(东莞)、西(珠海)两翼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格局。

    在全国派出最多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的基础上,华南理工创新体制机制,尽可能释放科研人员的热情与活力,通过他们开展校企结合,使得超过50%的专利技术得到直接或间接应用。2015年,华南理工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显示出强大的科技服务能力。

    在人才培养探索出被外界誉为“华南理工模式”“华南理工现象”的基础上,华南理工继续传承为广东省输送栋梁之材的光辉传统,为今日广东的创新驱动提供着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