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9日 星期四
我空间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初步构建

    科技日报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唐婷)“我们围绕空间天气物理过程、预报模式等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初步构建了我国空间天气数值预报模式,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及时、高效的空间天气预报服务。”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赤表示。28日,由他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子午工程和双星计划的地球空间天气数值预报建模研究”的课题结题验收会在京举行。

    和地球天气一样,空间环境也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灾害性的空间天气变化,有时会使卫星运行、通信、导航和电力系统遭到破坏。揭示灾害性空间天气的整体变化规律,是极富挑战性的国际前沿课题之一。“提供高精度、高时变的空间天气数值预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国际空间环境服务机构的16个区域预警中心里,我们的综合预报能力位居前列。”课题组成员、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四清表示。

    为天宫二号等重大航天工程提供空间天气预报是刘四清团队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天宫二号发射至神舟11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的过程中,我们将24小时不间断进行空间环境监测,每天提供3次预报产品。针对交会对接任务高精度的轨道预测需求,提供空间环境参数预报产品。”刘四清介绍。在天宫二号发射前,他们还做了为期半年的天宫二号发射窗口安全期预报,对太阳黑子数、质子事件等进行了长期预报。据悉,该项目实施期间,还推动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探测任务——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的立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