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森林惠民系列报道①
天蓝、地绿、水净,现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好家园的重要标志。
应时而生的森林城市建设这项行动,就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的一种实践创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正在把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盼变为现实。
我们从治污、改貌、增绿、创新、转型、发展等角度,陆续推出森林城市·森林惠民系列报道,深入反映这一民生工程的生动实践及其为各地带来的“生态”交替变迁,以飨读者。
——编者
眼下,社会上流行的“创森”一词,就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简称。其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建设和修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自2004年启动森林城市建设以来,13年间,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6个城市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其中96个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今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研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时强调“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改革实施规划、“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等都强调了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城市建设进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地位日渐凸显。
正如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所说,森林城市建设,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绿色情怀和责任担当,成为了展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
政府主导 深得民心
一提起森林,多数人直觉认为,就是在广大农村、荒山原野进行造林绿化,建成的“生态硕果”也远离人居,让城市居民难以直接享受到。
而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则是为了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的一种大胆创新。
“当时,主要‘围绕一个主题,做好两件大事’积极开展的。”张建龙介绍说,“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主题,切实做好“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这两件大事。
如今,森林城市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
为推进城市森林建设,许多城市成立了以市长或市委书记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将新增森林绿地面积作为每年承诺为民办实事之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广大市民也以各种形式支持并参与其中。
根据近5年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在98%以上。
绿色行动 全民参与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这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
一位参加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的市长曾说过,“一个缺少森林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
眼下,全国各地正在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宜业城市,毫无疑问,发展森林城市已成为各地的通行做法。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港西绿地”义务植树基地,每天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蓝天、绿荫、飞鸟,构成一幅令人沉醉的美丽画卷。
而山东省潍坊市,则坚持大地植绿与心中播绿相结合,在市县乡村四级实施,扩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影响,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栾树、法国梧桐、白蜡……这些树既美观又净化空气,我们经常来转转,对身体好。” 当地居民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如辽宁的本溪、鞍山,山东的枣庄等,都通过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改变了城市的基本色调,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有益探索 注重创新
2004年我国开始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13年来,紧紧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这一主题,不断学习借鉴世界城市林业发展经验,在进行有益实践探索和理性总结的同时,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做法。
张建龙说,归纳起来,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突出了五个方面:
在主要目标上,坚持大地植绿,着力打造完备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现代城市风貌。
在重点任务上,坚持心中播绿,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建设多种多样的参与式体验式生态科普场所,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厂矿、进军营,营造处处受教育、时时受熏陶的氛围。
在建设范围上,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通过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改变城乡生态建设二元结构,消除城乡人居环境的差距。
在建设方式上,坚持师法自然,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水平。大力推行造林树种选择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管护措施近自然化,使城乡生态建设更加科学,更为节约,更有实效。
在结果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提供公平普惠的生态福祉。通过建设绿道和生态标识系统、无偿开放公园绿地,真正把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变成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