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7日 星期六
摸清全国“水袋子” 算好荷载均衡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问诊“水安全”

    本报记者 唐 婷

    “随着我国供水体系与能力的不断完善,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主要矛盾已逐步从传统的供给不足转向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水环境容量超载所带来的外部性问题。”日前,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我国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总量、水环境容量和水生态空间的约束日益显现。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严重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王建华举例,如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甚至超过了100%,引发了水源短缺、河湖生态系统退化及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采取“卸荷”和“强载”双向调控措施,协调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不断增长的经济社会水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为国家水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是王建华团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日前,由他领衔的课题“国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战略配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2016年度项目。

    在王建华看来,要想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需要从科学层面回答一系列问题:全国不同流域、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究竟是多少,现状实际承载状况究竟怎么样,未来发展情境下会不会出现超载问题,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措施能将水压力负荷控制在可承载范围以内。“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衡量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状态的一把‘尺子’,科学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而指导实践。”

    据介绍,“国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战略配置”项目将系统解析全国水循环垂向和水平向的通量,建立全国分布式“水帐”,提出承载的关键阈值;在此基础上,创新水资源承载能力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建立综合水量、水账、水流、水域空间的水资源承载力认知与评价体系,并在县域层面开展全国水资源承载状况的评价与诊断,同时对未来不同水平年全国分区水资源压力进行科学预测,识别出重点超载区与承载能力不足区,实现对不同时间节点全国水资源承载状况的科学认知。

    “基于上述认知结果,我们将创新研发基于‘荷载均衡’理念的水资源配置理论方法与模型技术,绘制国家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开展全国水资源战略配置和重点地区细化配置,提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方案、措施建议及实施路线。同时,在开展全国水资源承载力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和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全国三级分区及县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大数据平台。”王建华表示。

    (科技日报北京8月2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