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试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聚焦一个核心,构建四个体系,突出十项内容。聚焦一个核心就是要紧扣提质增效这一核心目标,使试点城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确实取得成效。构建四个体系,就是引导试点城市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突出十项内容,重点是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及应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质量与品牌建设、中小企业服务、服务型制造、重大政策先行先试等十项试点内容。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 |
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纲领。工信部近日宣布:“中国制造2025”将在宁波试点示范,宁波成为该计划的第一个试点示范城市。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提出了方案;工信部也刚发布了5个工程实施指南,以落实这一举国战略。
期望打破试点“一哄而上”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的一些重大的战略实施,有一个现象一直没有打破,那就是‘一哄而起,一哄而上’。”18日,在工信部与宁波市召开的联合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真正地把制造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为我们实施的一个核心和聚焦点。这需要各地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来确定发展路径。”
辛国斌说:“‘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十个重点发展的领域,全国有26个省提出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一个省比国家这个战略范围窄的,都是在十个重点发展领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重点领域。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的一个做法,可想而知,这个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要打折扣。所以需要各省包括一些试点城市要聚焦自己真正的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我们原则上不设数量,实行开放式的遴选,符合我们试点示范的要求,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工信息部规划司副司长刘树苹说,“城市试点示范主要是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实施,所以我们注重的是实施过程。”
刘树苹说,他们希望通过试点示范来推进试点城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不同城市的实践来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试点城市制造业的提质增效。
“我们鼓励不同的城市开展多角度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刘树苹说,“宁波正式批复以后,近期我们和工程院也对苏南和广东珠西城市群进行了现场考察。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30多个城市提出了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申请,我们目前正在按照《“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的要求,抓紧组织审核实施方案。”
选宁波因制造业基础好
生产了中国四分之一西服和衬衫、四分之一文具和三分之一小家电的宁波,或将成为中国未来制造业的样板。辛国斌在发布会上表示,宁波民营经济发育成熟,政府改革动力强,宁波的思路与国务院吻合,因此选择宁波为目前唯一试点城市。
“宁波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家机器染织企业等许多个中国第一。改革开放之后,宁波凭借港口之便、开放之利,一跃成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在与工信部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宁波市长唐一军告诉媒体,目前宁波拥有新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8大千亿级产业。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说,工程院曾组织院士专家多次赴宁波市、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苏南五市考察。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宁波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制造业基础扎实,战略定位清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名企培育方面闪光点多。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有优势。
“宁波市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家试点示范城市,是国家对宁波市长期以来坚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认可和肯定。”田红旗说,宁波市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宁创新创业,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
田红旗建议,宁波将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作为发展重点,把产品做到极致,打造百余家“专精特”世界冠军。
宁波市副市长陈仲朝说,宁波计划重点主攻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关键基础件、专用装备、光学电子、汽车电子、专用集成电路等8大细分行业,力争用10年时间,培育一批新千亿级产业。
5大工程助推“中国制造2025”落地
在宁波试点的发布会上,辛国斌说,“中国制造2025”发布一年多来,已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11个配套的指南已制定完成。
“同时,我们五大工程已经全面开始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与指南配套的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制定和出台过程当中。”辛国斌说。
20日,工信部宣布,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
2025”,他们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编制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并正式发布。
《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后,我国启动了11个配套的指南,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制造业人才、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工业等4个发展规划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等2个行动指南。
此次发布的5个工程实施指南,明确了未来五到十年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5大工程实施指南中,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目标是到2020年,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核心初具规模。在部分重点领域建成创新中心,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在十大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创新中心。
工业强基工程主要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工程和产业化瓶颈问题,构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实施指南要求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着力“四基”市场化。
智能制造工程旨在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绿色制造工程将重点推动制造业各行业、各环节的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将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壮大绿色产业。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以突破一批重大装备的产业化应用为重点,为各行业升级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
工信部表示,五大工程实施指南明确了未来五到十年制造业各领域的方向和重点,其制定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和企业意见。据悉,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为此专门分设了相关专业小组,参加相关指南的调研、讨论、起草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