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专论
胡志坚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实施,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规划
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十三五”正是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最后冲刺阶段。“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既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在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的衔接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未来五年内,就是要把“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放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实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并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伟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十三五”时期应考虑开展下一个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的研究编制,进一步明确细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和重大任务。
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划
《规划》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创新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突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技术瓶颈,在发展目标和指标设置、重大改革和政策措施的安排上,都体现了对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全方位任务部署。
《规划》突出体现了“十三五”的阶段性特征,包括:突出科技创新战略能力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重要战略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在培育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引领未来产业变革方向、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性创新力量,以支撑国家长远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突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机制的融合发展,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突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协调发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突出国际视野,构建全球化高水平的创新网络,通过牢牢把握创新要素流动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发挥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此外,还突出了创新文化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通过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社会各类人才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是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造国家先发优势的规划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叠加期。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发展“拐点”显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仍然在深度调整,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加快布局新产业、新业态,抢占未来经济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政策手段上一手抓稳增长,一手抓促创新。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走出新增长周期的关键。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承载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使命,超出了传统的科技发展规划范畴,在理念上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方面通过重大战略任务部署,积极把握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态势,突破新兴产业技术瓶颈,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构建产业创新链条,促进新兴产业和业态发展,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发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原动力,以政策手段拓展新兴产业和业态发展空间,为培育新动能、推动新经济成长提供制度激励。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着眼于未来竞争形势,为我国塑造先发引领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