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8月6日电(记者刘晓军)我国于2002年率先建成世界上首条高速磁浮示范线,已安全稳定运行近13年,共计超过1400万公里,证明了高速磁浮交通的安全性与实用性。今天参加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院士及专家认为,后期应尽快建设一条具有商业应用前景的中等长度(150—200km)工程试验线,尽快形成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产业链。
中国工程院“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与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共同主办此次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钱清泉院士首先介绍了中国工程院设立“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课题的背景,田红旗、乐嘉陵、刘大响、顾国彪等院士从空气动力、电磁控制等角度提出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发展战略的建议。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科研院所在车辆悬浮和驱动技术上进行了30多年的探索,进行了几代样车的试制,已具备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的各种能力;同时还拥有成功开发建设世界最大规模高速铁路网和最高运营速度高速列车的技术实力,有条件加快实现高速磁浮技术的产业化,在新一轮的世界交通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据悉,“十三五”计划期间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开发的国家目标是,将全面掌握自主设计、制造、调试和试验评估方法,研制时速600公里工程化常导磁浮交通系统,并初步搭建全链条自主化产业平台。
“我们计划在5年内建成中国的跨海真空列车项目。”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忠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据介绍,该公司提出的跨海隧道技术方案比传统盾构隧道更节省投资,列车运行速度将来可以超过1000公里/小时,并且不受天气影响。目前已进行了一些项目的前期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