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汽中心(天津)汽车科创园 |
高继东 1976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从事汽车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汽车排放控制、主被动安全技术、汽车NVH、电子电气及多性能目标优化等,并获“第十三届天津青年科技奖”。
潜心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1997年大学毕业后,高继东就投身于汽车工程技术研发工作,他潜心基础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基础研究和重点项目。在汽车排放控制领域,由他主持的“车载排放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揭示了车用燃油品质、典型行驶工况与汽车排放特性的关系,提出了重型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控制策略与方法,成功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车辆燃油和排放性能移动测试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机动车在实际道路条件下的排放油耗测试及控制的难题,成果应用取得千余万元经济收益,并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机动车排放后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2016年6月组织申报并成功获批了国家发改委主管的“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整车电控系统开发领域,主持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汽车整车电控系统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建设”,建成了国际先进的汽车电控系统开发评价技术平台,开发出逾万项测试规范及用例,弥补了自主品牌企业开发流程、标准、数据的缺失。
经过多年的项目研发攻关,大量的试验验证与积累总结,他在汽车排放控制、汽车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获专利授权5项,发表专著1部、论文20多篇,参与制定的国家或行业标准2项。
勇于承接重任,开创行业服务新篇章
2009年,中汽中心秉承“以科技为先导”的发展理念,整合下属三支科研团队成立了汽车工程研究院。成立之初,汽车工程研究院仅有汽车电子、汽车NVH、汽车排放三个研究方向,团队成员不足60人,年收入不足800万,在这种条件下,高继东接受任命,担任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他从汽车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国际级公司汽车性能研发体系的组织架构、技术资源、运营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提出了以汽车工程研究院为依托,建设汽车行业第三方研发创新平台的总体规划、技术路径、资源需求和实施方案,逐步建成具有国际级水平的汽车性能集成开发技术体系。
经过六年多的研发积累,高继东主持建设的“汽车性能集成开发技术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业务范围涵盖汽车安全、振动噪声、底盘性能、疲劳耐久、动力传动、电子电气、空气动力学等7大核心性能领域,30多项细分领域,改变了我国长久以来汽车性能开发技术服务主要由国外研发机构主导的历史。同时,伴随着体系化技术服务能力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汽车工程研究院的经营收入也从2010年的不足800万元发展到2015年底的2.63亿元。
不俗的实力造就其丰硕的成果,在高继东的带领下,汽车工程研究院已成长为中国汽车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先者,成为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江淮、东风柳汽、奇瑞、北汽等公司的技术服务领域的战略伙伴,有力地推进了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其中,为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的宝骏730 MPV车型、江淮汽车公司的瑞风S3 SUV车型等畅销车型的开发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凝聚优势资源,打造行业创新平台
不仅要做技术研发服务领域的领先者,还要力争做高效务实的汽车行业技术转化、成果应用的开拓者。结合汽车产业发展需要,高继东带领团队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推进为依托,聚集行业资源,丰富产业链条,探索符合汽车产业特点的“政产研金才”五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在他的主持下,汽车工程研究院与天津市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创建“中汽中心(天津)汽车科创园”,形成了城市载体办公、科研试验、中试基地、投融资服务、产业化园区等立体化的技术孵化生态链条。凭借自身实力,整合行业上下游、高校院所、合作机构等丰富资源,搭建国际一流的第三方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中汽中心(天津)汽车科创园”于2016年7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有10余家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中小公司入园共同发展,储备合作项目30余个。
与此同时,汽车工程研究院与英国Ricardo公司、德国Carsh公司、美国MTS公司、美国Link公司、德国TUV公司等知名国外技术机构合作,建成了“汽车工程技术培训中心(ETC)”,为行业提供高端技术培训平台;与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5所大学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有效地促进了汽车专业人才技术实践能力的提升。
作为新一代青年科技领军人,高继东如同千万个承载着历史重任的中坚力量一样,执着而坚定地追逐着汽车强国之梦。希望与困难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推动中国汽车行业进步,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还需要以高继东为代表的新一代汽车人用过硬的专业知识、不畏艰险的工作态度,继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陈华)
(文中所涉及所有数据均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