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空间谋变革
“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中央赋予四川的任务,首先是在军民深度融合上,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7月12日,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蔡竞在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发布会上掷地有声。
军民融合,是四川特有的。
这个国防科技工业强省,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科研生产基地。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四川这次仍被赋予了走在全国前列的角色,有“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也不可避免问题的遭遇战、破冰的艰难。
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对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科技厅等单位进行了走访,看四川未来军民融合制度体系如何构建,军转民、民参军“双车道”如何更加顺畅?
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体制机制问题
“当前,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深度融合中,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先试先行是破题核心。”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治平说。
在新落成的中物院“银河·596”园区,络绎不绝的“访客”们目标只有一个:探索进一步开展军民融合深度合作。这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四川推动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成果转化机构、科技金融平台甚至创业团队正接踵而至。
今年以来,四川围绕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工作层面逐步推开一揽子“大动作”——4月,设立100亿元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4月,先后与8家军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3家军工集团和中物院签署4个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基地项目合作推进协议;5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四川已成为全国唯一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所有央属军工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省份。
截至目前,基金已初步完成项目库首批41个项目的征集工作。以九洲集团为发起单位,联合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四川大学等58家单位也成立了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发展联盟。
之后的“步子”将会更大:建立“省、部、军”共同参与的军民融合领导机制,推进军工投资和资产管理改革,推进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开展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进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创新军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
“需求迫切”遭遇“门槛高”,双向通道怎样打开?
“军工单位受体制机制约束,不能充分融入市场竞争,而民参军民口单位又受到准入门槛限制。”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许州说,为此四川在试点中将进一步打通“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通道。
许州说,四川民口企业对进军军品市场需求非常迫切,为“民参军”企业打通信息渠道、降低准入门槛,是此次四川全创区改革重点方向之一。
按照现行规定,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已经建立了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但仅对具有完备军品市场准入资质的民营企业开放;国家国防科工局每年度也发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指南,目前仅对持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发布。许州说,“为引导和鼓励地方优势民营企业加快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未来四川将推动军方在四川建立武器装备采购服务四川分中心;建立完成军民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创新体系,完善四川军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加强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争取建立社会资本进入军民科研特别是前期技术研发阶段的体制机制”。
解开门槛之困,如何再推一把?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说,加快军民科技融合,未来四川将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军民联合攻关机制,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机制,搭建军民深度融合平台,大力推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今年4月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建成投运,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依托线上线下两个创新服务平台,该中心将为军民融合创新主体提供信息、资源、交易、金融、管理等服务,并辐射全国。同月,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9号院”启动运营,作为四川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9号院集科技研发、科技信息、成果孵化转化为一体,将为军民融合创客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民参军不是一蹴而就,对于民口企业要早做准备、多练内功。”许州强调,民营企业不能为了“参军”而“参军”,也不是所有民营企业参军政府都要扶持,所谓民参军企业的“门槛”,根本还在于企业自身能力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