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
不输起跑!一个科技园的规划“问道”
□ 本报记者 魏 东 通讯员 王祥峰

    “这是大改动的第五稿,”6月29日,融合了专家意见的“总体规划”论证稿修改版送出去几天了,杨萍终于收到确认邮件,“基本定稿,开始走审批程序。”

    从年初接受山东滨州沾化区海防办事处的委托以来,她所在的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一直在芦苇荡里边调查边斟酌,“让盐碱地长出‘高效生态’,要细细考察土质、水源、地形,农业科技再随着这些要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一切源于沾化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去年的批复建设,2015年7月6日,山东省批准建设6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这片面朝渤海的盐碱地被寄予厚望——山东科技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的红头文件,将这里的未来种植业定位在“盐碱地优质玉米种植”上。

    芦苇一直是这里的“坐地户”,如何长出玉米,还要长得好?负责建设的山东滨州沾化区海防办事处领导有些拿不准。“做事情要先有规划,规划要科学,”海防办事处党委书记刘志峰说,“这得听取专家意见。”

    就这样,科技智囊团被请来参与园区规划。他们如何为政府出谋划策?这其中又有怎样的交锋?

    效益,是雷打不动的第一要点

    “3万多亩芦苇,要说是真漂亮,可是守着漂亮要受穷,”沾化造纸原料场负责人李建国对着摆动翻滚的苇浪叹气,“这片苇场年产量8000多万斤。以前用来农村盖房子、造纸,不愁卖,近些年纸厂减少,盖房子也不使了,芦苇都卖不出去。”

    芦苇的效益被历史的发展终结,用什么替换呢?

    “最开始定的主题是改种优质玉米,”杨萍说,“可是受地质所限,种玉米并不一定创造最优效益,而且一个园区如果内容单一,很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难以为继。”

    在杨萍看来,有更多“文章”可做,由于地处渤海之滨,种植、养殖、水产在这里都能成“戏”。单是种植这一项,就有两个方向——规模化粮食产业和设施化高端农产品。“地形适合大面积作业,这符合规模化条件,”杨萍说,调研之初,她和团队用分组“点对点”的方式,熟识这片土地,提出多路径发展的大框架。“在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多次研讨之后,最终确定了‘一核七园’的空间布局,包括规模化粮食产业示范园、设施化高端农产品示范园、生态化循环养殖示范园、精深化现代渔业示范园等。”

    “卖鱼不如卖鱼苗,”杨萍说,其实渔业之前也有,但是效益很低,“政府只是包给别人收个地租,现在要搞渔业,就要避免同业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要建立标准化的育苗基地,附加值更高。”

    此外,项目组还在充分了解政府招商引资的情况下,为当地设计了配套小项目。比如了解到当地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项目组就此延伸设计了一个光伏农业项目,在光伏板下面可以种上农科院研发的耐阴耐盐碱的中草药或蔬菜品种。

    养猪还是养牛?不是个简单的选择题

    “我们前前后后召开了5次研讨会。”杨萍回忆,“初稿拿出之后,没被否定的就是个大框架。”

    “地方管理和科技服务经常会有不同出发点,”杨萍说,创新驱动、节本降耗、增效示范是规划制定中秉承的原则。“对方考虑得更综合,社会管理、实际操作都要顾及到。”

    磨合在这5次研讨会中递次推进。刘志峰一次没落过,全工作日都要参加后备干部学习的他,每次都不得不将研讨会挪到周末。这个80后的书记不回避分歧,他说,“这里最大的资源是土地资源,怎么用好这些资源,必须要有充分讨论和碰撞,再融合出解题的新通道。”

    养猪还是养牛,是双方一次深入的碰撞。

    “我们设计养牛羊,一个因为市场价值高,养奶牛的话,产业链更长,而且它们是吃牧草的,农科院可以提供盐碱地的牧草新品种。”杨萍说,但政府谈了一个从美国重点引进的养猪项目。

    “猪是和人争粮的畜类,而且猪肉价格不稳定,养猪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比较大。”杨萍说出了当时的疑虑。

    应要求,团队就设计了标准化的养殖小区集中饲养,谁成想再一深入了解,外资方要求分散小区饲养。“这也是有道理的,外资方更多考虑降低和分解防疫风险。”杨萍理解道。“养猪产业配套的饲料,就可以选用饲用玉米品种,也符合这里的土壤种植条件。”

    党委书记喊话:我们需要博士站进驻

    “能不能在这驻个博士站?”不想和研究所做“一锤子买卖”,刘志峰在一次会议后提出这个要求,他瞄准的是建设国内一流园区的目标。

    要让园区上个台阶,缺乏人才会被“一票否决”。“我们不在‘学区’,只能憋着建学校了。”刘志峰要的不只是技术支持,还要一个人才引进的平台和机制。“有博士科研工作站驻下,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来驻站的博士多了,就有了聚集效应。”

    根据博士科研工作站共建协议,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将选派相关学科的博士团队进驻工作站,重点开展适宜沾化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条件的动植物品种筛选、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利用与盐碱地改良增效综合技术集成等研究。

    “我们还提供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决策咨询的‘智库’服务等,”杨萍说,“博士驻点服务,能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能根据当地需求选题立项,让科研成果更接地气。”

京ICP备06005116